杜斷的意思、杜斷的詳細解釋
杜斷的解釋
謂善于對事情作出妥當的決斷。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 房 謀兼 杜 斷, 蕭 律繼 曹 遵。”參見“ 杜斷房謀 ”。
詞語分解
- 杜的解釋 杜 ù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 阻塞(?),堵塞(乮 ):杜絕。杜塞(乮 )。杜門謝客,防微杜漸。 〔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網絡擴展解釋
“杜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善于對事情作出妥當的決斷。以下是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杜斷”由“杜”和“斷”組成,其中“斷”指決斷、判斷,“杜”在此處可能為姓氏或引申為“杜絕”(指徹底、果斷)。整體可理解為行事果斷且判斷精準。
-
曆史典故
該詞常與“房謀”連用,形成“杜斷房謀”的典故,源自元代雅琥的詩句:“房謀兼杜斷,蕭律繼曹遵。”。此句中的“房”指唐代名相房玄齡(以謀略著稱),“杜”指杜如晦(以決斷聞名),兩人合稱“房謀杜斷”,比喻合作決策時兼具謀劃與決斷能力。
-
用法與延伸
- 現代語境中,“杜斷”可單獨使用,形容人處理事務時果斷且判斷準确。
- 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強調決策者的能力。
-
相關擴展
“杜斷房謀”作為成語,常被引用以贊頌團隊協作中互補的重要性,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唐太宗依靠房、杜二人輔佐朝政的史實,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概念的權威性。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如、4)。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斷(dù duà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阻止或中斷。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斤”字旁。它的筆畫數是9畫。
“杜斷”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它是由“杜”和“斷”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有時會将“杜”寫成“阝”,而“斷”的古代寫法則是“斷”。
下面是一個例句:“他的怒吼杜斷了我的話語。”
與“杜斷”相關的詞語有很多,例如,“阻止”、“中止”、“截止”等都可以作為它的近義詞。而“促進”、“推進”等則可以作為它的反義詞。
希望這樣的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我隨時為您服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