鈋鈍的意思、鈋鈍的詳細解釋
鈋鈍的解釋
渾厚,不尖銳。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鈋鈍,得其質直。” 王利器 集解:“《續家訓》‘鈋鈍’作‘訛鈍’。”
詞語分解
- 鈋的解釋 鈋 é 去角變圓。 圓:“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鈋鈍。” 削。 損壞。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 鈍的解釋 鈍 (鈍) ù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滞(a.遲鈍呆滞;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鈋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鈋鈍(é dùn)指聲音或語言特質渾厚、不尖銳,常用于描述北方方言的特點。該詞出自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音辭》,原文提到:“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鈋鈍,得其質直。”
二、延伸解析
-
語境關聯
在古籍中,“鈋鈍”多用于形容北方地域語言風格,強調因地理環境(如山川深厚)形成的低沉、質樸的音調特征,與南方語言的清亮形成對比。
-
字形與異體
- “鈋”為生僻字,可能與“訛”通假(《續家訓》中寫作“訛鈍”),但此處側重“渾厚”而非“錯誤”義。
- “鈍”本義為不鋒利,引申為聲音的沉悶感,如提到“鈍”有“不靈活”之意,但此處更偏向中性描述。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方言讨論。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渾厚”“低沉”“質樸”等替代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顔氏家訓》相關注釋版本或方言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鈋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物體的尖銳度不夠,不夠鋒利。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金屬部首“钅”,表示與金屬有關,右邊是“屯”部首,表示事物儲藏。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
“鈋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字形保留了古代漢字的特點,形狀更加複雜。在古時候,這個字的寫法是“釿鈍”,使用了較為繁瑣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鈋鈍”的例句:
1. 這把刀變得很鈋鈍,需要磨一磨了。
2. 他筆頭的鋼筆非常鈋鈍,需要更換筆尖了。
與“鈋鈍”相關的組詞有:鈍器、鈍化、鈍化劑等。它的近義詞有:遲鈍、麻木、磨鈍等。而與它相反的詞是:鋒利、尖銳、敏銳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