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ad through at random;extend in all directions;lead out on all sides] 有路通向各個方向,形容交通非常方便
島上四通八達,到處是濃蔭夾道的大路。——《海市》
(1).四面八方都有路相通。形容交通方便,暢達無阻。《子華子·晏子問黨》:“且 齊 之為國也,表海而負嵎,輪廣隈澳,其塗之所出,四通而八達,遊士之所湊也。”《晉書·慕容德載記》:“ 滑臺 四通八達,非帝王之居。”
(2).比喻事理融會貫通。《朱子語類》卷六6*四:“然聖賢之言活,當合隨其所指而言,則四通八達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四通八達漢語 快速查詢。
「四通八達」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成語讀作sì tōng bā dá,本義指四面八方均有道路可通行,形容交通極為便利。後延伸比喻信息傳播廣泛、事物聯繫通達,或形容人思路開闊、應變靈活。
出處與典故
源自《子華子·晏子問黨》:“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達,遊士之所湊也”,原描述齊國道路縱橫,吸引各地遊士聚集。晉代《慕容德載記》中亦有引用,強調地理位置的通達性。
用法與結構
近義與反義
延伸比喻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描述互聯網信息互聯或商業網絡覆蓋全面,如“物流網絡四通八達”。
參考來源: 、3、6、10等綜合釋義。
《四通八達》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四面八方都能通達,形容交通極為便利、暢通無阻的狀況。
《四通八達》的部首是“口”字旁,表示與口相關的事物。它的總共有16畫。
《四通八達》最早出現在《晉書·源洪傳》中的一句話:“晉有誦德歌華之海,吞山峻嶺之蜀,告士無不紛然競好,以欣蟠土結膏。以煇金素滌,天下四通八達。”這句話形容晉朝治理國家有方,交通繁榮。
《四通八達》的繁體字是「四通八達」。
在古代漢字中,《四通八達》的寫法比較繁瑣,例如:「肆通八綬」。隨着時間的推移,寫法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式。
1. 這座城市的交通完善,四通八達,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2. 這個國家的郵政系統發達,信件迅速四通八達,實現了全國範圍内的快速通信。
組詞:四通八達、八方來客、四海之内皆兄弟、出入自由
近義詞:暢達無阻、交通便利、四通八方
反義詞:閉塞難行、孤島、交通不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