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矮的籬笆。 宋 蘇轼 《小圃五詠·枸杞》:“短籬護新植,紫筍生卧節。” 宋 範成大 《四月五日集陳園照山堂》詩:“短籬水面殘紅滿,團扇風前衆緑香。”
“短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低矮的籬笆,常見于古典詩詞中,用以描繪田園或庭院景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短籬指高度較矮的籬笆,通常用于圍護花木、菜圃或庭院,具有分隔空間的作用。例如宋代蘇轼在《小圃五詠·枸杞》中寫道:“短籬護新植,紫筍生卧節”,即用短籬保護新栽種的植物。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短籬常與自然景物結合,營造閑適的田園意境。如範成大《四月五日集陳園照山堂》中“短籬水面殘紅滿”,通過短籬與落花的搭配,展現暮春時節的畫面感。
用法與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用例或相關詩詞賞析,可查閱《蘇轼詩集》《範石湖集》等文獻,或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短籬的偏旁部首是“矢”和“竹”,總共包含7個筆畫。
短籬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由“短”和“籬”兩個詞組合而成。短表示長度較短,籬表示圍牆或栅欄。
繁體字中,短籬的寫法為「短籬」。
根據曆史記載,古時候短籬的寫法稍有不同,使用的是「短隽」的字形。
1. 我家的庭院被一道短籬圍住了。
2. 農民種植蔬菜的地方通常會用短籬隔開。
短籬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
1. 低矮的短籬
2. 鐵制的短籬
3. 精緻的短籬
短籬的近義詞包括:矮牆、低圍欄、隔離栅欄。
短籬的反義詞是高牆或者高圍欄,也就是長度較高的圍牆或栅欄。
希望這些資料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哦!【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