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協揆的意思、協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協揆的解釋

清 代對協辦大學士的稱呼。意謂協助百揆(指大學士)管理政務。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内閣大學士》:“案今以大學士協辦為古之參知政事。故有稱參知者,有稱協揆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協揆是清代對“協辦大學士”的尊稱,屬于官職的雅稱或别稱。其含義需從字源、官職職能與曆史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共同合作”,《說文解字》釋為“衆之同和也”,引申為輔助、協調之意。在官職中體現為“輔佐正職”的職能。

  2. 本義為“度量、管理”,《爾雅·釋言》注“揆,度也”,後引申為宰相職務(如“首揆”指内閣首輔)。清代以“揆”尊稱大學士,因其執掌機要政務。

二字合成“協揆”,即“輔助宰相之人”,特指協辦大學士,地位僅次于大學士(正揆),為從一品大員。


二、官職職能與曆史背景

協辦大學士始設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定員滿漢各一人,職責包括:

其地位尊崇,晚清重臣如李鴻章、左宗棠均曾任此職,時人尊稱“李協揆”“左協揆”。


三、文獻例證

  1. 《清史稿·李鴻章傳》

    “(光緒)二十四年,授協辦大學士。” 此處“協辦大學士”即協揆。

  2. 《嘯亭雜錄·卷三》

    記載乾隆朝協辦大學士劉統勳“以刑協揆掌秋曹”,表明協揆可兼刑部尚書。

  3. 《樞垣記略》

    稱協辦大學士為“副相”,印證其“輔佐宰相”的核心職能。


四、語義演變

“協揆”屬敬稱,非正式官名,常見于清代文集、書信。如曾國藩緻胡林翼函中稱“霞仙(劉蓉)擢協揆”,體現士大夫階層對該職的推崇。清末官制改革後(1906年),協辦大學士銜廢止,“協揆”一詞隨之消失。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協揆”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清代官職(主流解釋)

發音:xié kuí()
含義:指清代“協辦大學士”的别稱,意為協助“百揆”(即大學士)處理政務。
來源:

二、協作推測(較少見)

發音:xié fū(僅見于)
含義:指通過協作與推測共同解決問題,強調團隊合作。
注意:此解釋與其他權威來源矛盾,可能為誤寫或混淆。因“揆”正确讀音為kuí(意為管理、估量),且曆史文獻中無此用法記載,建議以官職解釋為主。


補充說明

  1. 詞源解析:
    • “協”指協助、調和;
    • “揆”本義為估量,引申為管理(如“百揆”代指總攬政務的官員)。
  2.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清代官職稱謂;
    • 現代語境若用“協作推測”義,需結合具體上下文,避免歧義。

建議優先參考清代官職釋義,注意發音為xié kuí。

别人正在浏覽...

哀人白面書生邦邑避孕殩孝黛尖大邑點比彫啄蕫蓈鈍才二郊發蒙解惑防刺風斾逢占撫今思昔高穹光備袿袍鶴谶換工回變回歸年家火疆隴驕奢放逸結絕競湊矜功負氣荊樸枯骸籬援樓閣台榭亂體嫚罵每日邈若河山明恩磨了半截舌頭能不徬徨辔靷熱麻麻辱照三牢散簪牲粉世途釋學水利贖徒缌麻服瑣瑣碌碌宿夕童腸佟夷緼麗小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