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示寂的意思、示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示寂的解釋

[Parinirvana;passing away of a monk or nun] 佛教指佛、菩薩或高僧死去

詳細解釋

佛教語。稱佛菩薩及高僧身死。寂即梵語“涅槃”的意譯。言其寂滅乃是一種示現,并非真滅。《古尊宿語錄·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師語錄》:“﹝ 子湖和尚 ﹞ 唐僖宗 廣明 中示寂。” 宋 秦觀 《圓通禅師行狀》:“﹝ 圓通禪師 ﹞既行,道過 龍遊 ,留一月,會 達觀 示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打鬼》:“ 般禪佛 又曰 般疹佛 ,蓋因出痘而示寂也。” 趙樸初 《菩薩蠻》詞序:“ 萬慧 法師南行五十餘年,老隱 摩谷 ,餘數遊 緬甸 皆未得見。一九六○年春又訪 緬 ,師已示寂,賦此志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示寂”是漢語佛教用語,指僧人(尤其是高僧)離世時的狀态,具有特定的宗教文化内涵。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示”意為“示現、顯現”,“寂”指“涅槃、圓寂”,合稱指僧人通過死亡示現涅槃境界,達到超脫輪回的修行目标。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1. 宗教象征意義

    “示寂”區别于普通死亡,強調僧人通過修行實現“寂滅為樂”的終極追求。《佛學大辭典》指出,該詞源自梵語“nirvāṇa”,即熄滅煩惱、超越生死,常用于描述高僧臨終時安詳莊嚴的狀态。

  2. 語言結構解析

    從構詞法看,“示”為主動展現,暗含高僧以死亡作為教化衆生的最後法門;“寂”既指物理生命的終止,更指向《大般涅槃經》中“常樂我淨”的永恒境界,體現佛教對生命本質的哲學認知。

  3. 文化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佛教史傳、碑銘及文學典籍,例如《五燈會元》記載禅宗祖師“趺坐示寂”,《宋高僧傳》描述玄奘法師“右脅而卧,示寂玉華宮”,均突顯其修行成就與儀式化離世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示寂”是佛教術語,主要用于描述佛、菩薩或高僧的離世,具有特定的宗教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示寂”指佛教中佛、菩薩或高僧的去世,其核心意義與“涅槃”相關,即通過寂滅煩惱達到解脫輪回的境界。該詞由“示”(表達、顯現)和“寂”(梵語“涅槃”的意譯,指寂靜、滅盡煩惱)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展現寂滅的狀态”。

二、宗教内涵

  1. 涅槃的示現:佛教認為,高僧的離世并非真正的消亡,而是通過示現寂滅來引導衆生覺悟。
  2. 修行境界:寂滅代表超越生死輪回,達到無苦無煩惱的終極狀态,如《洞聞禅師塔銘》記載“天啟三年七月,洞聞禅師示寂于破山之禅院”。

三、與“圓寂”的區别

四、用法與示例

五、其他信息

“示寂”是佛教對修行者離世的尊稱,蘊含對修行成就的肯定與宗教哲學深意。需注意語境,避免與世俗“哀悼”概念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百星不如一月不相登怅怳馳晖窗槅麤悴丹沙店底點将録吊臨煅石膏铎槊二鬼子煩膺翡帱風緩封禅書焚燒佛氣伏局個把閣氣官人詭辯貴長海叵羅浩涆號火黑鳥降升見豕負塗佳色金囊進退損益冷雨蛎槎令公香龍門筆攏撚民械密運女冠偶一為之錢谷師爺前言不搭後語青蠅痊瘥事人石韋手批覥然啼糚頭廳王門危疑五行相勝五陣骁骁夏條協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