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曲畏 ”。曲折隱蔽之處。《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擇疏鬣自以為廣宮大囿,奎蹏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 郭慶藩 集釋:“曲隈,胯内也。凡言隈者,皆在内之名。《淮南·覽冥篇》:‘漁者不争隈。’ 高 注:‘隈,曲深處,魚所聚也。’…… 僖 二十五年《左傳》:‘ 秦 人過 析 隈。’ 杜 注:‘隈,隱蔽之處。’故知言‘隈’者,皆在内曲深之謂。”《淮南子·原道訓》:“綦年而漁者争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高誘 注:“曲隈,崖岸委曲。”此指彎港。 晉 束晳 《玄居釋》:“徒以曲畏為梏,儒學自桎,囚大道於環堵,苦形骸於蓬室。”此指一隅之地。
“曲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ū wēi(部分文獻中亦作“qǔ wēi”),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曲折的道路或彎曲的地形,常用于描述自然地貌的蜿蜒隱蔽之處,例如山間彎道、河流拐角等。
部分文獻(如《莊子》注疏)提到“曲隈”特指動物身體的隱蔽部位(如胯内),但此用法較為生僻,現代多用于地理或抽象比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莊子》原文及古籍注解。
《曲隈》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彎曲的拐角、彎道或轉彎的地方。
《曲隈》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曲”是由“曰”和“出”組成,而“隈”則是由“阜”和“奄”組成。整個詞共有11個筆畫。
《曲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例如在《莊子·秋水》中有“秋水盈盈、天章之曲隈”之句,意思是秋水充滿了整個天空彎彎曲曲的地方。
《曲隈》的繁體字為「曲隈」。
古時候,「曲隈」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的意思和結構并未改變。
1. 街道的拐角處是個曲隈,讓人感覺特别神秘。
2. 我們沿着曲隈的小徑漫步,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
曲線、曲子、曲折、隈書、隈遲。
彎曲、彎彎曲曲、彎道、拐角。
直線、直角、筆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