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隈的意思、曲隈的詳細解釋
曲隈的解釋
亦作“ 曲畏 ”。曲折隱蔽之處。《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擇疏鬣自以為廣宮大囿,奎蹏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 郭慶藩 集釋:“曲隈,胯内也。凡言隈者,皆在内之名。《淮南·覽冥篇》:‘漁者不争隈。’ 高 注:‘隈,曲深處,魚所聚也。’…… 僖 二十五年《左傳》:‘ 秦 人過 析 隈。’ 杜 注:‘隈,隱蔽之處。’故知言‘隈’者,皆在内曲深之謂。”《淮南子·原道訓》:“綦年而漁者争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高誘 注:“曲隈,崖岸委曲。”此指彎港。 晉 束晳 《玄居釋》:“徒以曲畏為梏,儒學自桎,囚大道於環堵,苦形骸於蓬室。”此指一隅之地。
詞語分解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 隈的解釋 隈 ē 山水等彎曲的地方:山隈。水隈。城隈。 角落:隅隈。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曲隈”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 基本義:指地形或路徑的彎曲隱蔽處。“曲”本義為彎曲,如《說文解字》釋“曲”為“象器曲受物之形”;“隈”則指山水彎曲的角落,如《淮南子》注“隈,山曲也”。組合後,“曲隈”多用于描述自然地貌的迂回隱匿之處,例如《莊子·徐無鬼》中“奎蹄曲隈”即指動物體表褶皺隱蔽的部位。
- 引申義:可喻指事物幽深難察的部分。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識》曾以“曲隈”比喻學問中潛藏的深奧道理,體現其抽象化應用。
- 古籍用例:除《莊子》外,《楚辭·九歎》亦有“逡巡于川渎之曲隈”的表述,形容水流迂回之态。清代訓诂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隈”與“曲”的關聯性,佐證了詞義本源。
- 現代應用:當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曲折隱蔽之處”,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例如描述地質構造或哲學概念中的複雜結構。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莊子集釋》《說文解字注》。
網絡擴展解釋
“曲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ū wēi(部分文獻中亦作“qǔ wēi”),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曲折的道路或彎曲的地形,常用于描述自然地貌的蜿蜒隱蔽之處,例如山間彎道、河流拐角等。
二、詞源與演變
- 構成解析
- “曲”表示彎曲、轉彎,“隈”指山間或水邊的彎曲地帶,合稱後強化了“曲折隱蔽”的意象。
- 曆史典故
- 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八年》:“曲隈之道,以亡身”,比喻走險峻彎路可能導緻危險,後引申為複雜艱險的處境。
- 其他典籍用例
- 《莊子·徐無鬼》中以“奎蹏曲隈”描述豬虱藏身于隱蔽的胯内,比喻視野狹隘者安于一隅;
- 《淮南子》中“漁者争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則指漁人争奪彎港深水處的捕魚位置。
三、使用場景
- 自然描寫:如“山間曲隈難行”“溪流曲隈處有村落”;
- 比喻引申:形容複雜局勢或隱蔽的角落,例如“人生如曲隈,需謹慎前行”。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迂回、曲折、幽深
- 反義詞:通衢、坦途、筆直
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如《莊子》注疏)提到“曲隈”特指動物身體的隱蔽部位(如胯内),但此用法較為生僻,現代多用于地理或抽象比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莊子》原文及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菴羅白棓闆胡唱反調重出次行打躬作揖淡不淡淡客稻芒燈黑蹛嵲地下鐵路繁詞反行兩登酆城龍劍奉附風腳馮修分厘卡幹城章嘉峰恭維閨苑鍋煙挢捎嚼雜節短韻長镌印攈摭舉足輕重咔唑跨刀料物裂眼離戾令達嚨嚨履炭孟贲烹龍炮鳳清光騎揚州鶴起原仞識論人足家給善視少見多怪生死予奪食禮壽身樹教說話答禮兒死灰槁木踏破草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停頓同聲翻譯無容贅言五室飨射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