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赧色的意思、赧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赧色的解釋

慚愧的神色。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工部·工部差》:“席間每呼 曹郎 為表兄, 曹郎 有赧色。” 清 談遷 《北遊錄·紀文與浦江鄭維持書》:“自揣赧色,而就質勤篤;或不我嫌,倒囊開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赧色的詳細釋義

一、核心含義

“赧色”指因羞愧、窘迫而面部泛起的紅暈。《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羞愧而臉紅的神色”,強調因内心羞慚引發的生理反應。從字源看,“赧”本義為“面慚赤”,《說文解字》注:“赧,面慚赤也。從赤,㞋聲”,可見其與“赤色”直接關聯,後引申為羞愧狀态下的面色變化。

二、使用場景與文化内涵

  1. 文學表達:常見于古典文學,如《聊齋志異》中“女頰暈赧色”,生動刻畫人物羞怯神态,體現含蓄的情感表達傳統。
  2. 心理映射:現代漢語中用于描述因尴尬、自責或謙遜而産生的臉紅,如“他面露赧色,連連道歉”,反映内心道德自省(《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三、與近義詞的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
  3. 《聊齋志異》(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4.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5. 《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網絡擴展解釋

“赧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拼音與注音

2.基本釋義

3.出處與文獻用例

4.用法示例

5.相關詞彙擴展

“赧色”一詞生動刻畫了因内心慚愧或窘迫導緻的面部神态,常見于古典文學和正式語境。其核心在于結合“赧”(臉紅)與“色”(神色),傳遞情感與生理反應的雙重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艾符螌蝥寶糖卑行布侯蔔宇吃得來翠斾鹾院丹旗镫裡藏身地官發願豐豪豐明奉倩富健供事共首谷狗國訃憨憨覈實黃公酒垆歡嬿魂飛膽喪憿籴解穢旌弓鏡聽攫齧醵赀抗逆刻珉連城寶林木龍象筵亂色民艱乜邪劈風斬浪平圜琵琶行雀喜仁信殺縛閃挫勝敗乃兵家常事疏冷樹丫四處頌系夙懷談星突鏡王氈侮笑相機行事邪魔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