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書表彰。多用于死者。 清 黃軒祖 《遊梁瑣記·吳翠鳳》:“邑令敬其節操,為懸額題旌,并佽助焉。” 章炳麟 《辨詩》:“銘者自名,器有題署。若士卒揚徽,死者題旌,下及楬木以記化居,落馬以示毛物,悉銘之屬。”參見“ 旌表 ”、“ 旌典 ”。
"題旌"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古典文獻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構成 該詞由"題"與"旌"二字組成。據《說文解字》釋義,"題"本義為額頭,引申作動詞表書寫、題寫;"旌"為古代以牦牛尾裝飾的旗幟,後延伸出表彰、顯揚之意。《漢語大詞典》記載二者組合後,特指通過書面形式進行表彰的行為。
二、典章制度内涵 在禮制體系中,"題旌"是古代旌表制度的重要環節。據《宋史·禮志》記載,地方官員對忠孝節義者,需将事迹書寫于旌旗,豎立門闾以示褒揚。這種制度化的表彰方式,兼具精神激勵與社會教化功能。
三、文學語境轉用 明清文人筆記中,"題旌"漸生引申義項。如《日知錄》卷十九提及,文人雅集時互題詩文的酬唱行為,亦可稱為"題旌",此時詞義弱化表彰色彩,側重指代文字交往活動。
該詞現代多用于學術論著,特指對曆史人物或事件的書面褒揚。例如在《中國旌表制度源流考》中,學者将官府為節婦立牌坊的過程,完整表述為"申報事迹-核實題旌-建坊傳世"的三階段。
參考資料:
“題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í jī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指在碑石、匾額等物體上題寫文字以表彰或紀念某人,多用于對逝者的褒揚。例如清代黃軒祖《遊梁瑣記》中提到地方官員為表彰吳翠鳳的節操,“懸額題旌”并給予資助。
詞義構成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紀念或贊美逝者的品德、功績,常見于官方或民間對忠孝節義行為的褒揚。例如章炳麟《辨詩》中提到“死者題旌”,即通過文字記錄逝者事迹以示敬意。
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遊梁瑣記》《辨詩》等文獻原文。
愛才好士哀籲白蘋白義抃風儛潤琕琫慘緑少年參署曹局測賴朝會乘墉充腸得樣兒鈍悶二仙傳道芳荪防營諷諷分力鈎逮歸馮好奇尚異畫瓶盛糞溷圊賈兒較駁唧唧噤滲機組鈞驷句限舉子業老語利名場靈鵲盧犬墨裁末廷輾房評模淺稚橋涵切骨傾晖寝冤穹窒券帖認覓人市喪精傷廉燒豬沙棠舟沈後石閘隨人炭場灘黃娴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