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桶的意思、鬥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桶的解釋

(1).同“ 鬥甬 ”。《呂氏春秋·仲春》:“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桶,正權概。” 陳奇猷 校釋:“《月令》‘角鬥甬’,‘桶’與‘甬’通用。”《史記·商君列傳》:“平鬥桶、權衡、丈尺。”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曰:“﹝桶﹞,今之斛也。”

(2).小水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鬥桶》:“ 越 人呼挈水之器,有曰鬥桶者,以其可容一鬥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鬥桶(dǒu tǒ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量器名稱

    指古代用于測量谷物容量的器具。"鬥"與"桶"均為容量單位,合稱時泛指量器系統。

    《漢語大詞典》:鬥桶為量器名,十升為一鬥,六鬥為一斛(後改五鬥),桶亦為量器(《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543頁)。

  2. 容量單位的統稱

    "鬥"約合現代10升,"桶"在漢代為6鬥(約12升),後世容量标準有所變化。

    《古代漢語詞典》:桶,量器名,方斛謂之桶(《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289頁)。

二、引申含義

  1. 象征度量标準與公平

    因與民生密切相關,"鬥桶"常被引申為衡量事物的準則,如《史記·商君列傳》"平鬥桶權衡丈尺",強調統一度量衡以彰公平。

三、文化用例

  1. 文獻典源

    《呂氏春秋·仲秋紀》:"正鈞石,齊鬥桶",反映古代對度量衡規範的重視。

    《史記·秦始皇本紀》:"器械一量,同書文字",其中"器械"即包含鬥桶等量具的統一。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中國曆代度量衡考》(丘光明著,科學出版社)
  4.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典及專業辭書無直接線上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紙質/電子版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鬥桶”的詞義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古代量器(同“鬥甬”)

“鬥桶”在古籍中常與“鬥甬”通用,指古代用于測量容量的器具,類似斛(十鬥為一斛)。這一用法可見于《呂氏春秋·仲春》和《史記·商君列傳》的記載,如“平鬥桶、權衡、丈尺”(《史記》),說明其作為标準量器的功能。

二、小型水桶

清代文獻中,“鬥桶”也被用來指代一種可容納一鬥水的小型提水工具。例如,清代平步青在《霞外攟屑·釋諺·鬥桶》中提到:“越人呼挈水之器,有曰鬥桶者,以其可容一鬥也”。


補充說明

  1. 詞源差異:兩種含義的“鬥桶”讀音不同。作為量器時讀作“dǒu tǒng”,而指水桶時“鬥”可能讀作“dòu”(部分方言中)。
  2. 實際應用:在浙江楠溪地區,傳統木匠會制作圓形木器如鬥桶,用于日常生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史記》等古籍或清代方言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西四鎮百結愁腸閟匿踣籍車戟充其量窗棂儲嫡楚鄰丹檻吊朵底糞堤水洞箫嘟嘟響凡物幹啟宮車晏駕購備古節回佞火捺紋麚鹿兼包并畜将仕校測劫外天錦幕鸠衆犪牛裈褲連一不二旅羇媢功面盡面有難色敏卲木木樗樗南海虐威偶俗貔虎淺深竊簪之臣青蓮花目軟笑沙濾聲門思察死死陶工套管隤納退尋陿陋仙草詳憲銜佩校曹小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