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偶俗的意思、偶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偶俗的解釋

(1).謂迎合世俗。《後漢書·吳良傳》:“每處大議,輒據經典,不希旨偶俗,以徼時譽。”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於是馳逐之庸民,偶俗之近人,慕之者猶宵蟲之赴明燭,學之者猶輕毛之應飇風。” 唐 皎然 《答鄭方回》詩:“説詩迷頽靡,偶俗傷趨競。”

(2).指與俗人共處。 明 範濂 《雲間據目抄·張之象》:“公既性不偶俗,獨喜閉戶著書,冬夏不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偶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迎合世俗
    指言行或态度刻意符合大衆的喜好或社會風氣,帶有妥協性。例如《後漢書·吳良傳》提到“不希旨偶俗”,即不迎合世俗以博取名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疾謬》中也用“偶俗之近人”批評庸俗趨附的行為。

  2. 與俗人共處
    指與普通或世俗之人共同生活或交往。明代範濂《雲間據目抄》中“性不偶俗”即形容張之象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二、用法與語境

三、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歸為成語,解釋為“言談行為輕浮庸俗”,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為引申義或現代補充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抱樸子》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偶俗

偶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常被用來形容或揭露社會上的一些不合時宜、不合規範的言行舉止。它可以用作形容詞或副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偶(丨一人);俗(亻或人;日一;冂一)。

來源

偶俗一詞最早出現在《廟堂日記》一書中,由晚清文人陸象先創造。他通過将“俗”字疊置在“偶”字上,形象地表達了社會上的種種俗氣現象。

繁體

偶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偶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偶俗這個詞的寫法為「耦俗」。耦偶意為偶然、偶然發生。

例句

1. 他的言行舉止總是充滿着偶俗的氣息。

2. 偶俗的言論使得他在衆人面前十分尴尬。

組詞

陋俗、庸俗、媚俗。

近義詞

庸俗、陋俗。

反義詞

高雅、典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