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如來佛 的如同青蓮花瓣的眼目。《楞嚴經》卷一:“縱觀 如來 青蓮花目。”原注:“佛的眼目如同青蓮花瓣子一樣。”參見“ 青目 ”。
“青蓮花目”是一個佛教用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如來佛(佛陀)的眼目形狀如同青蓮花的花瓣,象征其莊嚴與慈悲。該詞常見于佛經典籍及佛教藝術中,用于描述佛陀超脫凡俗的相好特征。
最早源自《楞嚴經》卷一:“縱觀如來青蓮花目”,并附注釋說明“佛的眼目如同青蓮花瓣子一樣”。這一描述體現了佛教對佛陀形象的神聖化表達。
唐代詩人貫休在《遇五天僧入五台》詩中寫道:“電激青蓮目,環垂紫磨金”,這裡的“青蓮目”是“青蓮花目”的簡稱,進一步印證了該詞在佛教文化中的衍生使用。
青蓮花在佛教中象征清淨無染,以蓮花比喻佛陀眼目,既暗含其智慧明澈,也呼應佛教“出淤泥而不染”的修行境界。
該詞專用于描述佛陀的殊勝外貌,兼具宗教意蘊與文學意象。如需了解更詳細的佛經背景,可參考《楞嚴經》原文或佛教辭典。
《青蓮花目》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眼睛清澈明亮,有着如同青蓮花般美麗的目光。它表示一個人的眼神明亮、清澈,透射出光芒。
《青蓮花目》這個成語的部首是“目”,有5個筆畫。
青(青草):部首是“青”,有8個筆畫。
蓮(蓮花):部首是“艹”,有16個筆畫。
《青蓮花目》這個成語來源于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其中有一句“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緻诘,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于無物。是谥為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青蓮花目。”意思是形容無為而無不為,明亮清澈而不失深沉。
青蓮花目(繁體字)
青蓮花目(古時候漢字寫法)
她的眼睛明亮透澈,具有青蓮花目的神采。
青蓮花目不凡、明眸皓齒、柳葉彎眉等。
明亮的眼睛、清澈的目光、明眸皓齒等。
昏暗的眼睛、迷離的目光、死魚眼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