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固定;牢固。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若隻死死守着,恐於工夫上又發病。” 茅盾 《子夜》十三:“這種‘公式’聽去是非常明快,非常‘合理’,就和其他的‘術語’同樣地被 陳月娥 死死記住。” 光未然 《英雄鑽井隊》詩:“隻見他那魁梧的身軀,死死壓在刹把上,果然壓住了井噴,保住了紅一井。”
(2).拚死;堅決。 清 陳天華 《警世鐘》:“須知事到今日,斷不能再講預備救 中國 了,隻有死死苦戰,才能救得 中國 。” 郭小川 《礦工不怕鬼》詩:“我們既要與自然界的困難苦苦周旋,又要與貌似強大的敵人死死作對!”
“死死”作為疊詞使用,其含義需結合“死”的基本義項進行延伸。該詞在不同語境中主要有以下解釋:
固定、牢固
描述物體或狀态的穩固性,如「死死壓住」「死死守在崗位」。
例句:光未然《英雄鑽井隊》中“死死壓在刹把上”,體現用身體穩固控制器械的狀态。
堅決、拚命
強調态度或行為的決絕,如「死死不認輸」「死死守住陣地」。
例句:葉兆言提到“畢生行徑均是詩”時,用“乘車可死,坐船可死”表達對理想的堅持。
引申為極端程度
部分語境中可表示“極度”,如“高興死了”“死死頑固”,但此類用法多依賴具體搭配。
提示:
《死死》是一個動詞短語,常用來形容某人做事非常堅決、不動搖,甚至可以用以表示某人非常确定或堅信的态度。
漢字《死》包含了兩個部首,上面的部首是“歹”(dai3,意思是“惡”),下面的部首是“夂”(zhi3,意思是“行走”)。它有四個筆畫。
《死》這個字最早來源于金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死字的上面還有另一個部首“矢”,表示箭頭。這個古字形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金文。
1. 他死死地抓住那個機會,終于成功了。(形容堅決不動搖)
2. 她死死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能夠做到很多事情。(表示非常确定、堅信)
1. 死亡:表示生命的終結。
2. 自殺:指自願結束自己的生命。
3. 死神:代表死亡的神靈或象征人們面臨死亡的懼怕。
1. 堅決:形容意志堅定,毫不猶豫。
2. 确定:表示毫無疑問,無可置疑。
1. 遲疑:表示猶豫不決,不敢下決心。
2. 懷疑:表示對某事雖有不信任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