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節的意思、古節的詳細解釋
古節的解釋
古人立身的節操。 南朝 宋 鮑照 《上浔陽還都道中作》詩:“誰令乏古節,貽此 越 鄉憂。” 唐 李白 《叙舊贈江陽宰陸調》詩:“多君秉古節,嶽立冠人曹。” 宋 朱熹 《梵天觀雨》詩:“持身乏古節,寸祿久栖遲。”
詞語分解
- 古的解釋 古 ǔ 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與“今”相對:古代。古稀(人七十歲的代稱,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古典。古風。古訓。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樸;c.古老的道路)。 古體詩的簡稱:五古(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古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具有高度一緻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古節”指古人立身的節操,強調對傳統道德準則的堅守,常用來形容品行高潔、遵循古風的人格特質。
二、出處與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 南朝鮑照《上浔陽還都道中作》:"誰令乏古節,贻此越鄉憂"——表達對節操缺失的反思;
- 李白《叙舊贈江陽宰陸調》:"多君秉古節,嶽立冠人曹"——贊揚友人秉持古風節操的崇高形象;
- 朱熹《梵天觀雨》:"持身乏古節,寸祿久栖遲"——自謙未能達到古人道德标準。
三、文化關聯
需注意語境差異:在部分文獻中(如),該詞可能被拆解為“古代節日”的組合釋義,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作為固定詞彙時,仍以道德操守為核心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