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狹小閉塞。《新唐書·宦者傳下·田令孜》:“帝見 蜀 陿陋,稍鬱鬱,日與嬪侍博飲,時時攘袂北望,怊然流涕。”
“陿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基本解釋
根據,該詞拼音為xiá lòu,意為“狹小閉塞”,通常用于形容空間或環境的狹窄、局促。例如:“陿陋的居所”可指房屋面積小且通風采光差。
與其他相似詞的區别
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描述地理環境、建築條件等。例如:“山間陿陋,交通不便。”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陿陋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外貌丑陋、不美觀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人或物的外形、容貌等方面不好看。
陿字由"阜"和"隹"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
陿陋一詞的來源比較晚,最早見于《重修廣韻》一書中。由于陿字比較生僻,因此在現代漢語中不常見。
陿陋的繁體字為「陷陋」。
在古代漢字中,陿字的寫法是稍有不同的。它是用「⻌」和「侯」兩個部首構成的,表示行動遲緩、愚鈍。
1. 他的外表陿陋,但内心善良。
2. 這座建築物的外觀陿陋,急需進行裝修。
陿陋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較常見的詞語是陋習(指不良的習慣、行為)。
近義詞:丑陋、難看、不雅觀
反義詞:美觀、漂亮、好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