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蝸角的意思、鬥蝸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蝸角的解釋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相與争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後以“鬥蝸角”比喻因細小之事而引起争鬥。 茅盾 《開羅雜感》詩:“英雄幾輩鬥蝸角,流水湯湯逝者斯。”參見“ 蝸角鬭争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鬥蝸角”是一個源自《莊子·則陽》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 出處與典故
    該詞出自《莊子·則陽》的寓言:蝸牛左角上的“觸氏”國與右角上的“蠻氏”國為争奪土地而爆發戰争,導緻伏屍數萬,追擊敗軍長達十五日才返回。莊子借此諷刺人類為微小利益争鬥的荒誕性。

  2. 本義與象征
    “鬥蝸角”字面指蝸牛角上的争鬥,比喻因瑣碎小事或微小利益引發的無謂沖突。其中“蝸角”象征極小的空間或資源,強調争鬥的微不足道。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現實中的權力傾軋、利益争奪等行為,尤其適用于描述因目光短淺或心胸狹隘導緻的争端。例如茅盾在《開羅雜感》中寫道:“英雄幾輩鬥蝸角”,諷刺曆史人物為小利争鬥。

  4. 延伸意義
    該成語暗含對人性弱點的反思,提醒人們應超越狹隘的利益觀,避免陷入無意義的消耗。

總結來看,“鬥蝸角”通過誇張的寓言,揭示了人類争鬥的荒謬性,具有深刻的哲學批判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鬥蝸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蝸角相争、斤斤計較。它的部首是蟲和角,總共有19個筆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兩隻蝸牛為争奪一個角上的小斑點而争鬥的故事。 在繁體字中,《鬥蝸角》的寫法為《鬭蝸角》。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使用的是篆書,呈現出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的形态。 以下是一個例句:兩個商人為了争奪一塊小利益而鬥蝸角,結果不僅損失了友誼,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一些相關的詞彙有《角鬥》、《争鬥》等。而與《鬥蝸角》相反的成語是《大公無私》。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