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規的意思、成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規的解釋

[rut;established rules] 前人制定的規章制度,也指現成的規則、辦法

墨守成規

詳細解釋

(1).成為圓形。《周禮·夏官·司弓矢》:“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諸侯合七而成規,大夫合五而成規,士合三而成規,句者謂之弊弓。”《莊子·田子方》:“昔之見我者,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

(2).前人制定的規章制度。亦指老規矩,老辦法。《三國志·蜀志·蔣琬費祎等傳論》:“ 蔣琬 方整有威重, 費禕 寬濟而博愛,鹹承 諸葛 之成規,因循而不革。”《周書·獨孤信傳》:“以今方古,抑有成規。” 徐特立 《我對于青年的希望》:“檢查的标準不是成規,而是你們革命的大多數人的行動。”

(3).既定的計劃。《三國志·吳志·丁奉傳》:“彼動其境内,悉 許 、 洛 兵大舉而來,必有成規,豈虛還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成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成規”指前人制定的、現成的或長期通行的規則、方法或制度,屬于中性詞。例如《三國志》中提到“鹹承諸葛之成規”,即沿用已有的規章制度。

  2. 詞源與演變

    • 最初在《周禮》中,“成規”指“成為圓形”(如弓的弧度标準),後引申為既定的規則。
    • 成語“墨守成規”源于戰國時期墨子善守城,後演變為貶義,形容固守舊法、拒絕革新。

用法與語境

相關成語與例句

注意事項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咬文嚼字19》或《漢語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規(chéng guī)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或指代社會、行為等方面的固定規矩或規定。 成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成(戈,二)+ 規(彳,兒,口)= 12畫。 成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為“已經成為規矩的事物”或“已經被約定的規則”。 在繁體字中,成規的寫法是「成規」。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成規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一些成規的例句: 1. 遵守社會成規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2. 不要過于拘泥成規,適當地打破常規也是必要的。 一些與成規相關的詞語有: 1. 傳統:指代社會長期傳承下來的行為規範和價值觀念。 2. 規章:指具體明确的制度或規定。 3. 慣例:指長期形成并被廣泛遵循的行為習慣或約定。 與成規相反的詞語有: 1. 自由:代表沒有限制或束縛的狀态或行為。 2. 創新:代表打破常規、引入新的思想或方法。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