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飾宮殿用的絹質彩畫。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鋪殿花》:“ 江 南 徐熙 輩,有於雙縑幅素上,畫叢艷疊石,旁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乃供 李主 宮中掛設之具,謂之鋪殿花。”
鋪殿花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鋪殿花最初指古代宮廷裝飾用的絹質彩畫,專供宮殿挂設,以花鳥、疊石、藥苗等元素為主,具有強烈的裝飾性。這種繪畫形式注重對稱布局,畫面繁複華麗,常見于南唐宮廷。
該詞源自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南唐畫家徐熙為後主李煜創作的雙缣幅畫作,用于裝點宮廷,稱為“鋪殿花”。其特點是“叢豔疊石,旁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畫面端莊整肅,不追求自然寫意。
與“裝堂花”并稱,二者均屬宮廷裝飾畫,但“裝堂花”更注重空間布局的秩序感,而鋪殿花側重畫面元素的豐富性。
現代語境中,鋪殿花也被引申為成語,形容排場盛大、裝飾豪華的場景,例如宴會或慶典中鋪設鮮花的華麗景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畫作實例或曆史文獻,可參考《圖畫見聞志》及南唐藝術研究資料。
《鋪殿花》是指在宮殿或廟宇中鋪設彩色磚瓦的花紋裝飾。這些花紋通常由不同顔色的磚塊按照特定的格局鋪設而成,給人一種美麗而富有藝術感的視覺效果。
《鋪殿花》的拆分部首為“金”,它是由“钅”和“工”兩部分組成。根據簡化字書寫規範,它的總筆畫數為12。
《鋪殿花》一詞的來源是出自中國古代文獻中的描寫宮殿或廟宇裝飾的詞彙。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鋪殿花」。
在古代,「鋪殿花」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它的古字形為「鋪殿花」,其中的「鋪」字用的是「釒」的變體「釔」。
1. 宮殿上的鋪殿花,展現了古代建築藝術的巅峰。
2. 我們參觀了一座古廟,裡面的鋪殿花令人歎為觀止。
組詞:鋪砌、殿堂、花紋
近義詞:彩磚、彩色瓦、彩繪
反義詞:素磚、素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