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說的意思、頓說的詳細解釋
頓說的解釋
佛教語。指主張頓悟的學說。 唐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一:“諸菩薩行自此生故,初成頓説,不同餘經有漸次故。”參見“ 頓悟 ”。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說的解釋 說 (説) ō 用話來表達意思:說話。說明。演說。解說。 介紹:說合(a.從中介紹;b.商議;c.說和。“合”均讀輕聲)。說媒。 言論,主張:學說。著書立說。 責備:數說。 文體的一種,如韓愈的《師說
網絡擴展解釋
“頓說”是佛教術語,指主張頓悟的學說,強調修行者無需長期漸次修習,而是通過瞬間領悟佛法真谛。以下是詳細解釋:
-
佛教内涵
該詞源自唐代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指佛教中與“漸悟”相對的修行理論,認為佛性本具,可通過刹那覺悟通達真理。例如《華嚴經》主張“初成頓說”,即一經開篇即直指核心,區别于其他經典的漸進式闡釋。
-
“頓”的字義解析
- 基本義項:短暫停頓(如“頓了一下”)、書法用筆技法(如“橫畫兩端需頓筆”)、叩地動作(如“頓首”)。
- 引申義:表突然(如“頓悟”“茅塞頓開”)、處理安置(如“整頓”)。
-
相關概念
需結合“頓悟”理解,後者指直接領悟佛理,與禅宗六祖惠能倡導的“明心見性”思想密切相關。
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頓漸之争或具體經典例證,可查閱《壇經》《華嚴經疏鈔》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說》這個詞的意思:
《頓說》是指停頓後發言或回答,表示思考或暫時停止說話的意思。當我們需要在交流中表達短暫的思考或思緒轉換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個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頓說》這個詞的部首是“言”,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頓說》一詞的來源尚無确切的官方解釋,它是由“頓”和“說”兩個詞組成的組合詞。
繁體:
《頓說》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頓說」。
古時候漢字寫法:
《頓說》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例句:
1. 他頓了一下說:“我需要考慮一下。”
2. 她頓了頓說:“我還沒決定要不要去旅行。”
3. 老師頓了一下說:“請大家安靜一下。”
組詞:
組詞中沒有以《頓說》作為部分的固定詞組,但可以根據需要自由搭配其他詞彙形成完整的句子。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選擇,如:停頓、暫停、思考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選擇,如:連續說、說個不停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