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掩蓋隱匿。《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 唐 孔穎達 疏:“君子以遏惡揚善者,大有包容之義,故君子象之,亦當包含遏匿其惡,褒揚其善。”
“遏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è nì,其核心含義是掩蓋隱匿,具體指将某些事物(尤其是負面或不良的内容)隱藏起來,不讓其顯露。以下是詳細解析:
此詞最早見于唐代學者孔穎達對《周易·大有卦》的注解:
“君子以遏惡揚善” 疏曰:“君子象之,亦當包含遏匿其惡,褒揚其善。”
意為:君子應包容他人時,需掩蓋其惡行,同時褒揚善舉(體現寬厚與教化之德)。
現代語境中,“遏匿”多用于書面或學術讨論,尤指對負面信息的隱蔽行為,如曆史文獻中“遏匿罪證”等表述。
“遏匿”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壓制并隱藏”的雙重含義,常見于道德勸誡或曆史叙述中。
《遏匿》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阻止或抑制某物的隱藏或消失。
《遏匿》由部首「辶」和「甯」組成,共有11個筆畫。
《遏匿》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決》一書中,後來成為現代漢語詞彙。在繁體字中,「遏」保持不變,而「匿」的繁體形式為「匿」。
在古代,「遏匿」的寫法并未有明顯變化。
1. 我們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遏匿這種危險的情況。
2. 他費盡心思地遏匿自己的************。
遏止、遏制、遏制、遏阻
控制、制約、阻止、抑制
允許、放任、釋放、寬容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