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蘑菇的意思、蘑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蘑菇的解釋

[pester] 故意糾纏

你别跟她蘑菇了,她還有急事呢

詳細解釋

(1).亦稱“ 蘑菰 ”、“ 蘑菰蕈 ”。食用菌類的通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三·蘑菰蕈》:“蘑菰出 山 東、 淮 北諸處。埋桑、楮諸木於土中,澆以米泔,待菰生採之。長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軟。” 浩然 《豔陽天》第一一二章:“樹林子裡邊有蘑菇,咱們采蘑菇好吧?”

(2).糾纏。 老舍 《四世同堂》五四:“蘑菇了好久,見大嫂堅硬得像塊石頭,老二歎了口氣,回到屋中去收拾打扮。” 浩然 《豔陽天》第九五章:“為了動員這個胖女人參加勞動,整整蘑菇了好半天。”

(3).行動遲緩,拖延時間。 梁斌 《紅旗譜》四三:“一直蘑菇到五點二十八分,才從小鋪裡走出來。”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五章:“不要蘑菇,趕快走!”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蘑菇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蘑菇是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複合名詞。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蘑"字最早見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原指代傘菌類植物,其形旁"艹"表明植物屬性,聲旁"磨"取音表義,暗含這類菌類多生于朽木或腐殖質環境的特點。"菇"字在《說文解字》中未見收錄,據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考證,當為"菰"字俗體演變,特指菌類子實體。

現代漢語中,蘑菇的規範釋義包含三層内涵:一是指大型真菌的成熟子實體,多呈傘狀,包含菌蓋、菌褶、菌柄等結構,可食用者如香菇(Lentinula edodes)、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等;二是在方言中衍生出"故意糾纏"的動詞用法,如"别在這兒蘑菇了",此義項源自菌類生長緩慢的生物學特性;三作為形容詞描述圓鈍形态,常見于"蘑菇頭"等複合詞,該用法可追溯至宋代《爾雅翼》對菌類外形的記載。

根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大型真菌志》分類體系,漢語"蘑菇"對應的生物學範疇涵蓋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門(Ascomycota)的2000餘個物種。值得特别說明的是,古籍所稱"芝"多指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物種,與現代食用蘑菇存在分類學差異。

在構詞法方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蘑菇"歸為雙音節連綿詞,二字不可拆分使用。其構詞模式與"薔薇""茉莉"等植物名詞類同,體現了漢語命名複合生物時的語音聯綿特性。該詞在《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中标注為輕聲詞,第二音節需弱化處理。

網絡擴展解釋

蘑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食用真菌
    蘑菇泛指傘菌目下多種可食用的真菌,特指口蘑(生長于蒙古草原的白色傘菌屬野生蘑菇)。其子實體呈傘狀,由菌蓋和菌柄組成,味道鮮美,是天然食材中的珍品。常見品種包括白蘑、青腿子、杏香等,其中白蘑品質最佳。

  2. 生物學特征
    蘑菇由菌絲體和子實體組成:菌絲體為地下營養器官,子實體負責繁殖。其繁殖通過孢子完成,且具有多達36000種性别,屬于高度多樣化的生物類群。

二、比喻與引申義

  1. 行為拖延或糾纏
    作動詞時,“蘑菇”指故意拖延時間或反複糾纏。例如:“别蘑菇了,快走吧!”這一用法常見于口語。

  2. 文化象征意義
    在西方文化中,蘑菇被賦予“左右為難”的寓意,源自古羅馬時期聖魯聖拉斯在效忠皇室與教會間抉擇的典故。

三、注意事項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生物學特征及文化背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蘑菇品種或象征故事,可查閱相關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北番不可言喻不聿蠶精超超玄著出班代還稻藳大微的的鬥栱泛泊芳蟻煩傷鋼筆格拉觀音手谷穗雇役懷二緩留華曜家敗人亡燋熬腳後跟機井極名就征開差克蕩恐逼髡刖磊落不覊聯防爐甘石慢愚罵市沒屋架梁民怨縻職偏閏前軍嵌鑲旗旆覰便三大奇書設崗社火神貌攝守釋跷手號軍衰疲雙魚洗頭路五量無畏施香蘭素湘沅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