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寒色的意思、寒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寒色的解釋

[cool colour] 在七色光中,除綠色光外,如:青、紫、藍等光之色,給人以寒冷感。也稱“冷色”

詳細解釋

(1).感到寒冷時的氣色。《敦煌變文集·孝子傳》:“父密察之,知 騫 有寒色,父以手撫之,見衣甚薄,毀而觀之,始知非絮。”《宋史·楊業傳》:“ 代 北苦寒,人多服氈罽, 業 但挾纊,露坐治軍事,傍不設火,侍者殆僵仆,而 業 怡然無寒色。”

(2).寒冷時節的顔色、景色。如枯草、秃枝、荒涼的原野的顔色。 唐 宋之問 《題張老松樹》詩:“日落西山陰,衆草起寒色。”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上:“ 盛子昭 《寒山行旅圖》絹本,立幅寬三尺五寸,高亦如之。樹木槎枒,萬山寒色,漁舟一葉,江雁羣飛。”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萬裡奇遊,饑寒之國。聞說道‘胡天八月雪’,可也隻蕭蕭秋意,依依寒色。”

(3).猶寒氣。 宋 梅堯臣 《王龍圖知江陵》詩:“行車踐殘雪,寒色犯輕裘。” 清 陸嵩 《新年作》詩:“願得東風起南陌,催動春光散寒色。”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詩:“暮靄到 前門 ,沉沉絶市聲。非因寒色重,默悼黨人魂。”

(4).給人以寒冷感覺的顔色。 明 申時行 《應制題扇》詩:“羣芳爛熳吞春輝,雙燕差池雪羽飛。玳瑁梁間寒色瑩,水晶簾外曙光微。”此指白色。

(5).美術上指青、綠、紫等顔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寒色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指給人以寒冷感的顔色(視覺感受)

    通常指色相環中偏藍、青、綠等色調,這類顔色容易讓人聯想到冰雪、湖水、陰影等寒冷或清涼的物體,從而在心理上産生寒冷、甯靜、收縮的感覺。在繪畫、設計、色彩心理學中,與“暖色”(如紅、橙、黃)相對。例如:“這幅畫以寒色為主調,營造出冬日蕭瑟的氛圍。”

    參考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寒色”的釋義;色彩學基礎理論(如伊頓色彩理論)。

  2. 形容人冷淡、不溫臉色或神情(神态描寫)

    用于描述人的面部表情或态度顯得冷漠、嚴肅、不熱情,甚至帶有威嚴或令人畏懼的感覺。例如:“他面帶寒色,一言不發地走了進來。”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中“寒色”的釋義;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常見用法(如《全唐詩》中形容人物神态)。

總結來說,“寒色”既可指視覺上引發寒冷聯想的顔色,也常用于比喻人冷淡嚴肅的表情神态。這兩層含義均體現了“寒”字所蘊含的“冷”的核心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寒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理解:

  1. 色彩學概念
    指在視覺上給人以寒冷感的顔色,如青、藍、紫等冷色調。這種色彩常被用于藝術創作中表現清冷、甯靜的氛圍。例如詩句“萬山寒色”中,“寒色”便通過冷色調渲染冬季山景的蕭瑟感。

  2. 自然景象
    形容寒冷時節的景色特征,如枯草、秃枝、荒原等。這類景象常與秋冬季節關聯,如唐詩“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以及宋代梅堯臣詩中“行車踐殘雪,寒色犯輕裘”,均以“寒色”描繪自然界的冷寂之态。

  3. 人的氣色或表情
    古義中可指人因寒冷或嚴厲表現出的面色,如“面有寒色”形容嚴肅冷峻的神情。此外,文獻中也用“無寒色”描述人物在嚴寒中從容自若的狀态。

  4. 文學引申
    部分語境下代指“寒氣”,如清代詩句“催動春光散寒色”,将抽象的溫度感轉化為視覺意象。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定義與文學用例,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或色彩應用,可參考相關來源中的古文及藝術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黪邦邑班斓豹頭枕婢仆測量吃劍賊除省當仁不讓打拳大憲台鼎鬲斷約斷菑惡山菲誠幹打哄鴿炭規卸海螯還制荷的鶴轸化蝶黃羲緩師狐肷奸官賈娘姣孋警角幾許濬導掠地煉丹子列車長嶺徼録牒論疏驽鉛霹靂砧破故牆風壁耳敲冰戛玉乞抽扢叉騎馬瞿然屈人曲枕熱騰三酒社會控制思所逐之損省屠伯托盤天平瓦藍五齑無量壽閑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