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縣王的意思、縣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縣王的解釋

三國 魏 以縣封諸王,其郡為國。見《三國志·魏志·彭城王據傳》。 晉 始定為爵名,後改正縣王,增邑三千戶,制度如郡侯。見《晉書·職官志》。 南北朝 間或置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縣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爵位制度,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1. 起源與定義
    縣王最初出現于三國曹魏時期,指以縣為單位分封宗室諸王,其對應的郡則作為封國。這一制度可見于《三國志·魏志·彭城王據傳》的記載。

  2. 晉朝制度化
    晉代正式将“縣王”定為爵位名稱,并調整了封邑規模。例如,增邑至三千戶,其地位和制度參照“郡侯”。這表明縣王在此時已脫離單純的分封形式,成為等級明确的爵位體系。

  3. 南北朝延續
    南北朝時期,縣王制度被部分政權沿用,但具體實施可能因朝代而異,未形成統一标準。

  4. 北周時期的等級
    至北周,縣王被納入“九命”爵位體系,與國公、郡王等并列,屬于最高等級的正九命。

  5. 與郡王、郡侯的區别
    縣王的封地規模通常小于郡王,但高于縣侯。例如,晉代縣王增邑後,其待遇與郡侯相當,體現出爵位等級與封邑規模的關聯。

縣王是魏晉至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爵位,以縣為封地基礎,其地位隨朝代演變而調整,反映了古代分封制度與中央集權的平衡。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縣王的意思

《縣王》在古代中國是指擔任縣級行政區域的王爵的稱號。他們是皇帝的親信,負責管理和統治特定的縣。縣王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縣王》的拆分部首是“王”和“又”,其中“王”是指皇族的尊號,“又”表示手的形狀。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來源

《縣王》一詞來源于中國曆史上的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分為縣、州、府、道和都等不同級别。縣王就是被任命為縣級行政區域的王爵。他們是皇帝的統治代表,負責管理和掌控特定的縣。

繁體

《縣王》的繁體字為「縣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的文字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寫法也有所變化。根據曆史記載,古代的《縣王》一詞當時可能采用的字形為「縣」和「王」。

例句

1. 曆史上著名的縣王有很多,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地方的治理。

2. 當地的縣王以他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組詞

縣太爺、縣令、縣官、王侯、王爵

近義詞

郡王、府王、道王

反義詞

平民、庶民、奴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