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犧尊。祭祀用的一種酒器。《周禮·春官·司尊彜》:“其朝踐用兩獻尊。” 鄭玄 注:“ 鄭司農 雲:獻讀為犧。犧尊飾以翡翠。” 陸德明 釋文:“‘兩獻’,本或作‘戲’,注作‘犧’,同。素何反。” 林尹 注:“獻尊,六尊之一,刻畫為鳳凰之形……《詩》 孔 疏引《鄭志》謂以鳳凰羽為畫飾;又引 王肅 《禮器》注,謂為犧牛及象之形,鑿其背以為尊。按犧尊之説,當以 王肅 為最當。今觀故宮博物館所藏之犧尊,皆獸形,鑿其背為圓口,上有蓋,而以其腹為容器。犧為衆之名,固不必牛也。”
“獻尊”是古代祭祀活動中使用的一種酒器,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獻尊即“犧尊”,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盛酒的器皿,屬于“六尊”之一。其名稱中的“獻”通“犧”,指祭祀時供奉的牲畜(如牛、象等),後演變為酒器的代稱。
文獻出處與注釋
據《周禮·春官·司尊彜》記載:“其朝踐用兩獻尊。”東漢鄭玄注:“獻讀為犧,犧尊飾以翡翠。” 唐代陸德明進一步解釋,“獻”與“犧”同音通假,強調其與祭祀犧牲的關聯。
形制特點
犧尊的造型多刻畫獸形(如牛、象等),背部鑿孔作為注酒口,腹部為容器,表面常以翡翠、鳳凰羽等裝飾。故宮博物院藏有犧尊實物,可佐證其形制。
讀音與通假
“獻”在此處讀作“犧”(xī),屬通假用法,體現了古代文獻中常見的音近字替代現象。
總結來看,“獻尊”是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的禮器,反映了古代祭祀文化中對器皿形制、名稱的考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分類或具體考古實例,可參考《周禮》注疏及青銅器研究資料。
獻尊是一個表達敬意和崇敬的詞語,多用于形容對長輩、上級或神明等的敬奉和供養。
獻(犬部+貝)部首是犬,總筆畫數為8。
尊(峰部+丨)部首是峰,總筆畫數為12。
獻尊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祭祀儀式,表示對神明或貴重事物進行敬獻、供養的行為。在古代的宗教和封建社會中,人們把一些重要神祗或重要人物所使用的器物稱為“尊”,供奉和祭拜時使用。
獻尊的繁體字是「獻尊」。
在古代漢字中,獻尊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獻字可能會寫作「狝」,尊字可能會寫作「嶟」。
1. 他虔誠地獻上尊敬的祭品,表達對神明的感激之情。
2. 孝順的兒子每天早晚都會端壇獻尊,向父親表達敬意。
獻禮、獻花、獻血、獻身、獻媚
獻身、奉獻、敬獻
亵渎、蔑視、藐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