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掩盖隐匿。《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 唐 孔颖达 疏:“君子以遏恶扬善者,大有包容之义,故君子象之,亦当包含遏匿其恶,褒扬其善。”
“遏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è nì,其核心含义是掩盖隐匿,具体指将某些事物(尤其是负面或不良的内容)隐藏起来,不让其显露。以下是详细解析:
此词最早见于唐代学者孔颖达对《周易·大有卦》的注解:
“君子以遏恶扬善” 疏曰:“君子象之,亦当包含遏匿其恶,褒扬其善。”
意为:君子应包容他人时,需掩盖其恶行,同时褒扬善举(体现宽厚与教化之德)。
现代语境中,“遏匿”多用于书面或学术讨论,尤指对负面信息的隐蔽行为,如历史文献中“遏匿罪证”等表述。
“遏匿”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词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压制并隐藏”的双重含义,常见于道德劝诫或历史叙述中。
《遏匿》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阻止或抑制某物的隐藏或消失。
《遏匿》由部首「辶」和「宁」组成,共有11个笔画。
《遏匿》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决》一书中,后来成为现代汉语词汇。在繁体字中,「遏」保持不变,而「匿」的繁体形式为「匿」。
在古代,「遏匿」的写法并未有明显变化。
1. 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遏匿这种危险的情况。
2. 他费尽心思地遏匿自己的************。
遏止、遏制、遏制、遏阻
控制、制约、阻止、抑制
允许、放任、释放、宽容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