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力量相當。 漢 劉向 《說苑·君道》:“夫 燕 齊 ,非均權敵戰之國也,所以然者,四子之力也。”
(2).猶分權;平權。《後漢書·申屠剛傳》:“ 周公 攝政,聽言下賢,均權布寵,無舊無新。”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以中臺不便於察外吏,乃設按察司為外臺,彈壓百僚,震懾羣吏,藩司以下,皆得覺舉,實與禦史大夫表裡均權。” *********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中央與省之權限,采均權制度,凡事務有全國一緻之性質者,劃歸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質者,劃歸地方。”
“均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力量相當
指雙方或多方勢力均衡、不相上下。例如《說苑·君道》中提到的“燕齊非均權敵戰之國”,即強調戰國時期燕國與齊國并非實力對等的國家。
分權或平權
指權力分配上的平等或分散,例如《後漢書》記載周公攝政時“均權布寵,無舊無新”,體現權力共享的理念。現代用法更強調社會、政治層面的公平性,如“均權制度”可指權力平等分配的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現代案例,可參考《說苑》《後漢書》等古籍,或社會學、政治學相關研究。
均權是一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将詳細解釋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并提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均權意思是平等、公正地分配權力或權益。這個成語強調了在社會、組織或個體之間平等共享權利或資源的重要性。
均權由兩個漢字組成:
《說文解字》記載着均權這個詞的起源。後來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來描述平等、公正的分配權益的重要原則。
均權的繁體字為「均權」,與簡體字形相似,隻是字形更為繁複。
古代漢字寫作「均權」,與現代的簡化字形有所不同。這種古代寫法多見于古籍文獻中,代表着曆史沿革與文化傳承。
1. 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确保均權原則的實施。
2. 公司制定了一套均權的激勵機制,以保證員工的利益平等。
公平、對等、平等。
不平等、不公正、不公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