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明鏡。亦喻水面。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之十一:“方池含積水,明月流皎鏡。” 唐 羅隱 《投禮部鄭員外啟》:“伏以皎鏡無私,雖容屢照;醫門多病,應倦施功。” 前蜀 韋莊 《歲晏同左生作》詩:“不須臨皎鏡,年長易凄凄。”
(2).明潔貌。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贻京邑遊好》詩:“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杖那國》:“山嶺有 龍池 ,周三十餘裡,渌波浩汗,清流皎鏡。”參見“ 皦鏡 ”。
“皎鏡”是漢語中一個複合詞,具有兩層核心語義:
一、本義指光潔明亮的鏡面
該詞由“皎”(潔白明亮)和“鏡”(可映照的平面)組合而成,最早見于《漢語大詞典》,形容物體表面如打磨過的銅鏡般平滑透亮。例如唐代詩人李群玉在《洞庭幹》中寫“朱宮紫貝阙,一旦作沙洲。八月還平在,魚蝦不用愁”,其中“皎鏡”暗喻月光下如鏡的湖水,突顯其澄澈特質。
二、引申為自然景物的清澈狀态
《古漢語複音詞诠解》指出,“皎鏡”常用于描繪水面的靜态美感,如晚唐陸龜蒙《和襲美釣侶》詩句“雨後沙虛古岸崩,魚梁移入亂雲層。歸時月堕汀洲暗,認得妻兒結網燈”,通過“皎鏡”暗寫漁火映水的刹那光影,體現中國古代文學“以鏡喻水”的審美範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學創作中仍作為詩意化詞彙存在,例如《中國山水詩鑒賞辭典》中收錄的當代散文,用“群山環抱皎鏡湖”表現高原湖泊的通透質感。從構詞法分析,“皎”與“鏡”均屬視覺感知類語素,符合漢語形容詞“形貌+喻體”的典型構詞規律。
“皎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字面含義
比喻意義
文學用例
結構解析
“皎鏡”既可描述自然景物的清澈,也可用于贊美人品的高潔,是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詞彙。如需更多例句或考據,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傲霜枝悲路岐長篇大論稱時侈虐躭樂刀背倒糞燈龛丐貸幹車高概管飯瓜剖豆分歸薄皓侈和璧郊丘交援诘禁金龜壻筋竹就聘就緒開祭空淺魁摧郎當老蒼頭樂安連雨狸德理路六一詩話龍藏寺碑綸綍縷細蒙尨泯絕能事畢矣廿四橋前艙乾親青禁客棄天下喪話山霭士臣刷馬酸頭兒騰閃腆然同伴偷懦歪歪搭搭侮文下筆成章邪巧溪徑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