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鸷的意思、搏鸷的詳細解釋
搏鸷的解釋
亦作“ 搏摯 ”。猛擊。《呂氏春秋·季夏》“鷹乃學習” 漢 高誘 注:“秋節将至,故鷹順殺氣,自習肄,為将搏鷙也。”《淮南子·原道訓》:“秋風下霜,倒生挫傷,鷹鵰搏鷙,昆蟲蟄藏。” 漢 張衡 《西京賦》:“雨雪飄飄,冰霜慘烈,百卉具零,剛蟲搏摯。”
詞語分解
- 搏的解釋 搏 ó 對打:搏鬥。搏擊(奮力進擊)。搏戰。搏膺(捶胸,表示憤怒)。肉搏。拼搏。 跳動:搏動。脈搏。 捕捉:搏噬。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鸷的解釋 鸷 (鷙) ì 兇猛的鳥,如鷹、雕、枭等。 兇猛:鸷強(勇猛)。鸷悍。勇鸷。鸷而無敵。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搏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拼音與結構
- 拼音:bó zhì(由“搏”與“鸷”組合而成)。
- 構詞分析:
- 搏:本義為擊打、争鬥,如“搏鬥”“搏擊”。
- 鸷:指兇猛的鳥(如鷹、雕),引申為兇猛、強悍。
2.基本釋義
- 本義:指猛禽的擊打動作,如鷹雕用翅膀或利爪攻擊獵物。
- 引申義:泛指猛烈、兇悍的攻擊行為,常見于古籍中描述自然界的搏鬥場景。
3.文獻例證
- 《呂氏春秋》注:“鷹順殺氣……為将搏鷙也”,指鷹順應秋日肅殺之氣練習攻擊。
- 《淮南子·原道訓》:“鷹鵰搏鷙,昆蟲蟄藏”,描繪猛禽攻擊與昆蟲藏匿的對比場景。
4.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動态意象。
附:相關詞擴展
- 搏膺:捶胸(表憤怒)。
- 搏影:拍擊影子,比喻難以捉摸或徒勞。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搏鸷
搏鸷是一個中文詞彙,形容某種鳥類或動物的狀态表現,指其猛烈、兇悍的攻擊姿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搏鸷這個詞由“手”部首和“鳥”部首組成,共計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搏鸷源自于古時候的文言文,意為搏擊兇猛的鳥類。在繁體中,搏鸷的寫法為「搏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搏鸷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現代的寫法「搏鸷」仍被廣泛使用。
例句
這隻老鷹展開了搏鸷的攻勢,迅速俯沖向獵物。
組詞
搏鸷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搏鸷捉蟲、搏鸷悍敵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搏鸷的近義詞有兇悍、狂暴。反義詞則可以是溫和、溫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