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鬟的意思、蛾鬟的詳細解釋
蛾鬟的解釋
婦女的一種發髻。亦指美女。 唐 李賀 《許公子鄭姬歌》:“ 相如 塚上生秋柏,三 秦 誰是言情客?蛾鬟醉眼拜諸宗,為謁皇孫請 曹植 。” 清 吳鎬 《畫眉序·歸省》套曲:“列貂璫象服增華,映蛾鬟雀釵承寵。”
詞語分解
- 蛾的解釋 蛾 é 昆蟲,與蝴蝶相似,體肥大,觸角細長如絲,翅面灰白,靜止時,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蛾子。蛾眉。蛾揚(眉揚,形容美人笑貌)。蛾綠。飛蛾撲火。 蛾 ǐ 古同“蟻”。 筆畫數:; 部
- 鬟的解釋 鬟 á 古代婦女梳的環形發髻:雲鬟。 筆畫數:; 部首: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蛾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指古代婦女的一種發髻樣式
- 該詞由“蛾”(指蛾眉,形容細長如蛾須的眉毛)和“鬟”(環形發髻)組合而成,本義指女性梳成環形、形似蛾須的發髻樣式。這種發髻在詩詞中常被用來形容女子發型的精緻美感。
2.借代指美女
- 因發髻與女性形象緊密相關,“蛾鬟”逐漸成為對美貌女子的代稱。例如:
- 唐代李賀《許公子鄭姬歌》中寫道:“蛾鬟醉眼拜諸宗”,以“蛾鬟”指代鄭姬;
- 清代吳鎬《畫眉序·歸省》中“映蛾鬟雀钗承寵”,亦用此詞形容受寵的美人。
補充說明
- 讀音:é huán(注音符號:ㄜˊ ㄏㄨㄢˊ)。
- 文化關聯: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多用于描繪女性儀态或借物喻人,體現古代審美中對發飾與容貌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全唐詩》或清代戲曲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蛾鬟這個詞是指古代女子盤起的發髻。它由"蛾"和"鬟"兩個字組成。"蛾"的部首是蟲,總筆畫數目為11;"鬟"的部首是髟,總筆畫數目為11。蛾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所作的詩詞歌賦中,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發髻。在繁體字中,蛾鬟的寫法是"螓"和"鬟"。古代漢字對蛾鬟的寫法有所不同,多為簡化字。例如《說文解字》中寫作"蛾顖"和"鬟髻"等。
以下是關于蛾鬟的一些例句:
1. 她盤了一個高高的蛾鬟,看起來非常優雅。
2. 她的蛾鬟垂落在她的耳邊,顯得非常迷人。
3. 在古代,女子的蛾鬟是她們婚姻和地位的象征。
4. 媽媽適時地給我盤上了一個蛾鬟,讓我顯得更加漂亮。
與蛾鬟相關的組詞有:發髻、發飾、頭飾等。 蛾鬟的近義詞可以是髻發、發辮,而反義詞則是解開、散發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