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tility;make a futile effort] 白費力氣,沒有一點好處或成效
武力在經濟上的徒勞無益
“徒勞無益”是一個漢語成語,可拆解為“徒勞”和“無益”兩部分理解:
1. 詞義解析
2. 整體含義
組合後表示既浪費了努力,又未産生任何實際價值,帶有雙重否定意味。例如:試圖用漏水的木桶運水,或重複無效方法解決技術問題,均屬“徒勞無益”。
3. 使用場景
4. 近義辨析
5. 反義對照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獻,現多用于書面語及正式場合,提醒人們注重行動的有效性。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在需要鼓勵嘗試的場景中使用,以免打擊積極性。
徒勞無益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形容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無功的意思。下面将對該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徒勞無益的成語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其中,徒的部首是彳(人走的樣子),勞的部首是力(力量),無的部首是無(無字旁)。整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15畫。
徒勞無益的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鴻雁》一詩中:“徒歸宛丘,言既遂莫之聞。”表示白費力氣歸宛丘,說了也沒有人聽。
繁體字“徒勞無益”與簡體字“徒勞無益”意思相同,隻是書寫方式上稍有不同。
古時候徒勞無益的漢字如果按照繁體字書寫方式,徒寫做「徒」,勞寫做「勞」,無寫做「無」,益寫做「益」。
他用盡心思去追求完美,卻最終發現一切都是徒勞無益。
徒勞、無益、徒勞無益、白費、枉然。
白費、枉費、徒然。
有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