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覺的意思、大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覺的解釋

(1).大夢覺醒。道家比喻了悟大道。《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成玄英 疏:“唯有體道聖人,朗然獨覺。”《雲笈七籤》卷四三:“習事超倫,謂之大覺。”

(2).佛教語。謂正覺。《楞嚴經》卷六:“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但今生更復勤修精進,直當超脫玄門,上證大覺。” 清 黃景仁 《黃山尋益然和尚塔不得》詩:“大覺上上乘,立腳宜堅牢。”

(3).指佛。 南朝 宋 謝靈運 《佛贊》:“惟此大覺,因心則靈。”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穡,無業之僧,空國賦算,非大覺之本旨也。” 盧文弨 補注:“《阿育王經》:‘如來大覺於菩提樹下覺諸法。’《佛地論》:‘佛者,覺也,覺一切種智,復能開覺有情。’” 宋 嶽珂 《桯史·獻陵疏文》:“更冀大覺垂慈,三靈協佑。” 章炳麟 《國家論》:“大覺有情,期於普度衆生得離苦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覺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結合權威典籍與語言規範分析如下:


一、基礎字義解析

  1. 字義溯源

    “大”表程度深、範圍廣;“覺”本義為醒悟、感知(《說文解字》:覺,悟也)。二字組合強調徹底覺悟的語義核心。


二、佛教術語釋義(核心義項)

  1. 最高境界的覺悟

    指佛陀證悟宇宙真理的至高智慧,超越世俗認知。《佛學大辭典》定義:“大覺者,如來之覺悟也… 覺知一切諸法實相”。

    典籍例證:

    《阿含經》雲“無上大覺”,指佛陀洞徹緣起性空的終極真理。

  2. 寺院名稱的專指

    因“大覺”象征佛智,多用于寺院命名,如北京大覺寺(遼代敕建)、杭州大覺禅院等,體現對覺悟聖地的尊崇。


三、古漢語引申義

  1. 酣睡覺醒的具象化

    字面指從深睡中醒來,如《莊子·齊物論》:“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隱喻對人生虛妄的醒悟。

  2. 對帝王尊稱的借用

    偶見于古籍尊稱帝王,如宋徽宗被尊為“教主道君皇帝大覺金仙”,此用法今已消亡。


權威引用來源

  1. 佛教釋義: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電子版(中華佛典寶庫)
  2. 寺院例證: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3. 古籍用例:
    • 《莊子》通行本(中華書局點校本)
    • 《宋史·徽宗本紀》(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勘版)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線上查閱;佛教典籍推薦“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org)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大覺”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道家哲學中的“大覺”

指從人生的虛幻迷夢中徹底覺醒,比喻對“大道”的深刻領悟。該義源于《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成玄英注解為唯有體悟大道的聖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雲笈七籤》卷四十三進一步闡釋為“習事超倫,謂之大覺”,強調超越凡俗的覺悟層次。

二、佛教術語中的“大覺”

  1. 正覺:指對佛法真理的完全覺悟,《楞嚴經》卷六以“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作喻。
  2. 佛的别稱:南朝謝靈運《佛贊》稱“惟此大覺,因心則靈”,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亦用此稱。

三、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語境中,可指代徹底醒悟的狀态。如《查字典》所載造句:“周末無限好,放松睡大覺”,此處雖為字面用法,但保留了覺醒後獲得新認知的意蘊。


以上解析綜合了《莊子》《雲笈七籤》《楞嚴經》等經典文獻釋義,完整引文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薠百年詩半途不假思索操戈同室蟬緌蟹匡慈臨叢曹劇部村撮鳥村末當厄丹室點鼓鵝蛋臉防侍風華濁世感說各養的各疼供桌黃騰騰歡飲狐媚魇道獲谷假拱簡缺節愛濟寒赈貧金粉巨苽隽軌跼天老堂台利鎖名缰六等镠銕鸾鳳友碌碌公猛健命日弄毫墨屏風九疊品字梅起弄侵染啟請權智戎索沙壤沈沔室奉適孫四垂肆略宋體螗蛦桃橛題柱志洧盤吳富體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