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黩祀的意思、黩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黩祀的解釋

猶黩祭。《穀梁傳·桓公八年》:“夏,五月,丁丑,烝。烝,冬事也,春夏興之,黷祀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 春秋 已下,黷祀諂祭,祝币史辭,靡神不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黩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指不合禮制、濫用祭祀的行為,帶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黩”意為輕慢、濫用,“祀”指祭祀,合指過度或不合時宜的祭祀。古人認為祭祀需遵循禮法,若隨意增減次數、違背時節或動機不純(如谄媚鬼神),則稱為“黩祀”。

  2. 文獻例證

    • 《穀梁傳·桓公八年》提到夏季舉行本應冬季進行的“烝祭”,批評其“黩祀也”。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祝盟》指出春秋以後“黩祀谄祭”泛濫,反映當時祭祀的功利化傾向。
  3. 引申意義
    該詞隱含對形式化、缺乏誠意的宗教行為的批判,強調禮儀應“敬慎”而非流于表面。


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可參考《穀梁傳》《文心雕龍》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黩祀》是一個古漢字詞語,意思是進行豪華、奢侈的祭祀活動。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是黍部,右側是巫部。黍部表示了莊稼的象形意義,巫部則表示了祭祀的象形意義。 《黩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宗教祭祀活動。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會組織盛大的祭祀儀式來表達對神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而《黩祀》則指的是專門進行豪華、奢侈的祭祀活動,以彰顯身份和富貴。 除了簡化字的寫法,《黩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黷祀」。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很大的變化,所以《黩祀》的古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可以參考古代文獻和銘文。 以下是一個關于《黩祀》的例句: 他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黩祀儀式,場面非常壯觀。 《黩祀》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一些具體的詞組,例如「黩祀盛典」、「黩祀巫師」等,以描述更加具體的祭祀活動。 在詞義相近的詞語中,可以使用「盛祀」、「奢祀」等詞語來表示類似的豪華祭祀活動。而與《黩祀》相對的是一些節儉、簡約的祭祀活動,例如「樸素祭祀」、「簡陋祭祀」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