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飧饔的意思、飧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飧饔的解釋

亦作“飱饔”。1.古時招待賓客的兩種禮宴。《周禮·天官·外飨》:“凡賓客之飧饔、饗食之事亦如之。” 鄭玄 注:“飧,客始至之禮;饔,既将币之禮。”

(2).晚餐和早餐。引申為吃飯。 唐 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吾小人輟飱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參見“ 饔飧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飧”“饔”是古代飲食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與秦漢以前的飲食結構密切相關。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饔(yōng)

    • 本義:指早餐,特指古人一日兩餐制中的第一餐。
    • 用餐時間:太陽行至東南方(隅中,約上午9-11點)。
    • 社會意義:先秦時期糧食有限,《墨子·雜守》記載士兵按等級分配饔食,體現階級差異()。
  2. 飧(sūn)

    • 本義:指晚餐,即兩餐制中的第二餐,亦稱“食”。
    • 用餐時間:申時(約下午4點左右)。
    • 引申義:可泛指熟食或簡單飯食,如唐詩“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二、組合用法

“飧饔”連用常表示早晚兩餐,象征日常生活。例如:

三、曆史演變

四、文學與生活關聯

古人将飲食與時間、禮儀深度綁定。如《史記》載項羽用“飨士卒”激勵士氣,側面反映非用餐時間進食的特殊性()。如今“飧”字多見于古籍或文學表達,口語中已鮮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飧饔》是什麼意思

《飧饔》(sūn yō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sūn yōng。它常用于古代文獻中,用來形容豐盛的飯菜或宴會。

拆分部首和筆畫

《飧饔》的部首是食(shí),部首位置在左邊,并且它的總筆畫數為15劃。

來源和繁體

《飧饔》的源自于古代文字,是在古時候使用的。它的繁體字為「饌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飧饔》可以有不同的寫法。例如:飧羊、飧養等。

例句

1. 雅韻華堂中,飧饔之味讓人留連忘返。

2. 今夜宴會上的菜肴真是美味的飧饔啊。

組詞

飧食、飧盒、飧嚥

近義詞

齋醮、美馔、盛宴

反義詞

饑餓、清淡、簡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