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片、肉絲。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酒食》:“又鱠法,鯉一尺,鯽八寸,去排泥之羽,鯽員天肉腮後鬐前,用腹腴拭刀,亦用魚腦,皆能令鱠縷不着刀。” 宋 蘇轼 《春菜》詩:“茵蔯甘菊不負渠,鱠縷堆盤纖手抹。” 清 方文 《品魚·中品·鲭》詩:“五侯不可作,鱠縷至今傳。”
“鲙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讀音為kuài lǚ,指切成細絲的魚片或肉絲,常用于描述古代飲食中的精細加工食材。
文獻出處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用法與演變
原指具體的魚片、肉絲,後亦可引申為精細切割的食材統稱。清代方文詩句“鱠縷至今傳”則表明這一飲食傳統的曆史延續性。
“鲙縷”不僅反映了古代烹饪技藝,也承載了文學作品中關于飲食文化的意象表達。
《鲙縷》是一個古詩詞中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綴飾物或服裝上的金銀絲織物。也可以指代華麗的裝飾或華美的文字。
《鲙縷》是由魚和缶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魚”是四畫,表示與魚相關的事物,“缶”是五畫,表示與容器相關的事物。整個詞語一共有九畫。
《鲙縷》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召南·采薇》一篇中:“鲙魚厭夜、缢素車薇。”古時的漢字是以繁體字書寫的,所以《鲙縷》的繁體字形為「魚」、「縣」。
在古代,字形和書寫方式有所不同。《鲙縷》的字形在古代可能與現代不同,但意思和用法沒有太大區别。
1. 他穿着一身華麗的《鲙縷》裝束,引來了衆人的注目。
2. 這座古建築的牆上,繪有精美的《鲙縷》圖案,展現出古代文化的瑰麗。
鲙魚、缢素、車薇
绮繡、華美、繁華
簡約、素雅、樸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