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碌碌的意思、撲碌碌的詳細解釋
撲碌碌的解釋
象聲詞。形容推撞聲。 元 李壽卿 《伍員吹6*箫》第二折:“撲碌碌撞開門外軍,不刺刺殺出這城邊路。” 元 無名氏 《争報恩》第三折:“叫喳喳的大驚小怪,撲碌碌的後擁前推,惡狠狠的倒拽橫拖。”
詞語分解
- 撲的解釋 撲 (撲) ū 輕打,拍:撲粉。撲蠅。撲打。 擊拂的用具:粉撲。 沖:撲滅。撲救。 相搏擊:相撲。撲跌。 跌倒:撲地。 伏:撲在桌上看書。 杖,戒尺,亦為中國周代九刑之一。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碌碌的解釋 ∶多石頭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平庸無能碌碌庸才 ∶忙碌,有許多事要做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紅樓夢》 ∶車轉滾動聲詳細解釋.多石貌。《漢官儀》卷下引 漢 馬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撲碌碌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撲碌碌”是一個象聲詞,主要用于形容物體碰撞或推擠時發出的連續聲響,也可引申為形容忙碌紛雜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pū lù lù(注音:ㄆㄨ ㄌㄨˋ ㄌㄨˋ)。
- 本義:象聲詞,表示物體連續碰撞、推擠或打擊的聲音。例如元雜劇中形容打鬥場景:“血鼻凹撲碌碌連打十餘下”,或“撲碌碌撞開門外軍”。
二、使用場景
- 物理碰撞聲:
多用于描述打鬥、撞擊等具體聲響。如元曲《存孝打虎》中形容擊打聲,或《伍員吹箫》中描寫撞門的聲響。
- 比喻性引申:
可引申為形容生活、工作等場景中的“忙碌紛雜”。例如工廠機器運轉、辦公室人員匆忙走動的狀态。
三、近義詞與相關詞彙
- 近義詞:撲簌簌(側重形容細碎聲響,如眼淚、落葉等)。
- 關聯詞:撲碌(單獨使用時多指物體落地聲,如“撲碌一聲”)。
四、文學與日常應用
- 文學引用:在元雜劇和古典文學中常見,增強場景的生動性。
- 現代用法:多用于口語或拟聲描述,較少出現在正式文本中。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撲碌碌
撲碌碌是一個常見的形容詞,表示忙碌、忙亂或慌亂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撲字由手部(扌)和蔔部構成,共有6個筆畫;碌字由石部(石)和錄部構成,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撲碌碌》一詞最早見于《史記·趙世家》,描述了楚莊王在宴會上的繁忙景象,後來被廣泛引用到日常生活中。
繁體
繁體字為「撲碌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廣韻》中記載的寫法為「撲録録」。
例句
1. 他一邊處理文件,一邊接聽電話,工作非常撲碌碌的。
2. 逛街的人們在街道上撲碌碌的穿梭着。
組詞
撲通、碌碌無為、忙碌、忙忙碌碌。
近義詞
忙亂、忙忙碌碌、繁忙、忙雜。
反義詞
清閑、悠閑、從容、安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