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達言的意思、達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達言的解釋

超脫豁達的言談。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 敬禮 謂僕:‘卿何所疑難,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耶?’吾嘗歎此達言,以為美談。” 晉 陸雲 《歲暮賦》:“鑒通人之炯戒兮,懼 晏平 之達言。”《宋書·謝晦傳》:“禦 莊生 之達言,請承風以為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達言作為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古典文獻兩個維度解析。從構詞法分析,“達”本義為道路暢通,引申為通曉、透徹;“言”指語言表達,故“達言”指通過精準的語言傳遞思想,達到溝通無礙的境界。《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強調其“言辭通達明理”的特性,例如《禮記·缁衣》中“君子達言以導民”,指有德者用明晰言論引導民衆。

在古漢語語用中,“達言”常與“慎言”形成對照,如《論語·衛靈公》提及“辭達而已矣”,朱熹注解時引申為“達言貴在恰如其分,不贅不晦”,體現了儒家對語言效用的辯證思考。現代漢語研究領域,王力《古代漢語》将其納入“語義雙合詞”範疇,指出其構詞邏輯反映古人“言以載道”的哲學觀。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在“達”字釋義項中保留“表達透徹”的義項,可視為“達言”概念的存續依據。這種詞彙流變現象印證了漢語詞彙系統中古典語素與現代語義的傳承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達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超脫豁達的言談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指不拘泥于世俗、思想開闊的言論。例如三國時期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提到:“吾嘗歎此達言,以為美談”,此處“達言”即指友人楊修(字德祖)超然灑脫的見解。

  2. 直言不諱的表達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能夠坦率表達觀點”,強調語言上的直接和坦誠。


二、曆史與文獻依據

  1. 詞源與用例
    “達言”最早見于魏晉文獻,如晉代陸雲《歲暮賦》中“鑒通人之炯戒兮,懼晏平之達言”,以及《宋書》中“禦莊生之達言”,均以豁達超脫為核心語義。

  2. 構成解析

    • 達:既有“通曉事理”之意(如“通情達理”),也隱含超然物外的境界。
    • 言:指言論或觀點。兩者結合,更偏向思想層面的開闊而非單純的直率。

三、使用建議

總結來看,“達言”的權威解釋更偏向“超脫豁達的言談”,而“直言”屬于部分詞典的引申義。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漢典》或曹植、陸雲的原作。

别人正在浏覽...

飽飯表候别樣鈔犯朝裡無人莫做官刺耳村路刀銘燈火店典裁遁飾媠服二夥貳味方單封鍵稈草高矩攻其不備恭順過繼和光鶴辔嘩然糊塗到頂缣布謹本詳始噤窄救拔九品中正炕暴摳心挖肚狂癖撩亂淩忽領水璘藉路程碑門市部靡費名動天下内手配帶悄怆瓊靡山薮省循市價受賂摔跤子樕樸桃源童叟推恩徒甲王統罔已廂藍旗宵小下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