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隸的意思、司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隸的解釋

官名。《周禮》秋官之屬。 漢武帝 置司隸校尉,領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察大奸猾。後罷其兵,改察 三輔 、 三河 、 弘農 七郡。 哀帝 時稱司隸, 東漢 複舊稱,仍察七郡。 魏 晉 以後沿用, 唐 廢。參閱《通典·職官十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隸”一詞在中國古代具有雙重含義,既指官職名稱,也指特定地理區域,具體解釋如下:

一、官職釋義

  1. 基本職能
    司隸最早見于《周禮》,屬秋官之屬,負責監察、捕盜及管理勞役。漢武帝時期設立“司隸校尉”,初期領兵一千二百人,負責抓捕巫蠱、督察奸猾,後轉為監察京畿及周邊七郡(三輔、三河、弘農),成為皇帝直接任命的高級監察官。

  2. 權力演變
    西漢哀帝時簡稱為“司隸”,東漢恢複“司隸校尉”舊稱,魏晉沿用此職,至唐代廢除。其職權從軍事鎮壓逐漸轉為行政監察,地位崇高,可直接彈劾官員,甚至幹預司法。

二、地理範圍

司隸作為區域名稱,主要指西漢武帝設立的司隸校尉部,轄長安、洛陽周邊七郡,包括河南、河内、河東、弘農、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各朝代轄區有所調整,但始終是中央直接管轄的核心區域。

三、曆史地位

司隸校尉兼具監察與行政職能,地位相當于州刺史,但因管轄京畿要地,實際影響力更大。其職能演變反映了古代中央集權對地方控制的需求,是研究漢唐官制與地理的重要切入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隸的意思

《司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官職名,指古代的一種行政職務,責任是管理地方行省中的吏員。司隸一詞代表了古代官僚體制中的一種重要職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現行規範,司隸的部首是手(扌),包含了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司隸”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編寫的方法,當時常常以象形的方式來表示概念。繁體中文中的“司隸”與簡體中文中的“司隸”是同義詞,隻是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古時候的“司隸”字寫作“既隷”,使用了不同的字形和書寫風格。

例句

1. 他被任命為司隸官,負責整頓地方官員的職責和紀律。

2. 司隸系統對于維護地方治安和推行中央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組詞

司隸台、司隸校尉、省司隸、地方司隸

近義詞

寺隸、刺史、太守

反義詞

百姓、庶民、佃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