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累黍的意思、累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累黍的解釋

(1).古代以黍粒為計量基準。累黍,謂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長度;同時定合、升、鬥、斛以計容量,定铢、兩、斤、鈞、石以計重量。三者互相參校。見《漢書·律曆志上》《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 鄭譯 ﹞與 邳公 世子 蘇夔 累黍定律。” 明 張煌言 《鄉薦經義·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積其空圍斯累黍定而規式昭。”

(2).指極微小之量。 唐 司空圖 《成均諷》:“探靈測化,但累黍而無差。”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大地萬國,上下百年間,強盛弱亡之故,不爽累黍。”


纍黍:1.累列或累積黍粒。古代計量方法之一種。其法列黍以定分、寸、尺等及音樂律管之長度;累黍以定合、升、鬥等容積,铢、兩、斤等重量。見《漢書·律曆志上》《宋史·律曆志四》

(2).謂數量、差距微小之至。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操舟者日行灘瀨間,巨石森立,矛戟外向,舟觸石罅而出,相去纍黍,輒成齏粉。”

(3).指累積微量。 宋 劉克莊 《初宿囊山和方雲台韻》:“累黍功名成未易,跳丸歲月去堪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累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計量基準
    累黍指以黍粒(谷物)為基本單位進行度量衡的校準。通過排列黍粒來确定長度(分、寸、尺)、音律律管的标準,以及容量(合、升、鬥、斛)和重量(铢、兩、斤、鈞、石)的計量标準。例如《漢書·律曆志上》記載了這種精确的計量方法,并強調三者需互相參校。

  2. 極微小的量
    在引申用法中,“累黍”比喻極小的數量或差異。如唐代司空圖《成均諷》提到“探靈測化,但累黍而無差”,梁啟超《變法通議》中“不爽累黍”均用此意。


二、相關成語

“累黍”常出現在成語中,例如:


“累黍”既是一種古代計量方法,也用于形容極微小的量。其衍生成語體現了古人對精确度的重視,相關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多次出現。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書》《資治通鑒》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累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累黍》(lěi shǔ)是一個中文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為了某個共同目标或理想而不辭辛苦、不辭勞累地努力奮鬥。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累黍》一詞由“田”、“禾”、“黍”三個部首組成,其中“田”和“禾”是左右結構,其他的筆畫為“丿”、“乛”、“丶”、“勹”。

來源

這個成語源自于《論語·子罕》一章:“子曰:‘累黍而食,不知瘡痍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人們為了吃上一頓飯,辛勤地耕種莊稼,不計較勞累和受傷。

繁體

繁體字“累黍”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字形和筆畫有所調整。可是,研究發現古漢字容易引起誤解,所以,結構并沒有明顯差别。

例句

他在工作中兢兢業業,累黍而不覺疲憊。

組詞

勤勞、辛勤、努力、奮鬥

近義詞

拼搏、苦幹、不辭辛勞

反義詞

輕松、懶散、安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