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榜式的意思、榜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榜式的解釋

(1). 清 代對 滿洲 大學士的稱呼。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三·國朝官制》:“國初,内三院 滿洲 大學士謂之榜式,烏金超哈官(指 滿洲 漢 軍)大學士亦稱榜式。”

(2). 清 代官名,筆帖式的舊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筆帖》:“《皇朝通攷》‘ 天聰 二年,設六部官,其辦事筆帖式,各酌量繁簡補授,凡稱榜式俱著停止,稱為筆帖式。’案:據此則榜式為筆帖式之舊稱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榜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官職制度(來源:《清史稿·職官志》) 清初将"巴克什"(滿語學者稱謂)改稱"榜式",授予精通滿漢文化的文臣,如達海、範文程等重臣曾獲此稱號。此官職在順治年間成為文臣最高榮譽頭銜,康熙後逐漸廢止。

二、文書格式(來源:《漢語大詞典》) 作為文書學術語,"榜式"指官方告示的标準格式,包含三個要素:

  1. 擡頭格式:需頂格書寫"奉旨"或"谕令"字樣
  2. 正文規範:采用四六骈體,段末加"欽此"結語
  3. 落款要求:須注明頒布衙門及主官畫押

三、文化傳播(來源:故宮博物院《清代文書研究》) 現存的清代榜式文書實物顯示,其版式設計具有特定文化特征:

該詞彙的語義演變反映了滿漢文化融合的曆史進程,在語言學研究領域常作為考察清代官制改革的典型樣本。

網絡擴展解釋

“榜式”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主要含義與清代官職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清代對滿洲大學士的稱呼
    清初,内三院(内閣前身)中的滿洲大學士被稱為“榜式”,同時漢軍(烏金超哈)的大學士也沿用這一稱謂。

  2. 清代官名(筆帖式的舊稱)
    “榜式”曾為清代低級文職官員“筆帖式”的舊稱。天聰二年(1628年),清廷統一将“榜式”改稱“筆帖式”,負責文書翻譯、檔案管理等事務。


二、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皇朝通考》《池北偶談》等清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敗盟百舌之聲闆檐迸階畚梮本直碧灘舶貨池北偶談赤綠忖量大昏電子遊戲碓梢二氧化錳犯愁肥醲風迹故事片颢氣黑津津鴻璧翬褕活羅金明沮诘亢進看花寬剩錢籠鵝弭佩女贽偶言翩幡勸聳羣慝髯蛇日月逾邁肉雷上圈套神根笙篁石鉢石脊收用雙跪霜翼天申節鐵釘鐵鉚退公馱簍土族外衣威化武昭崄薄弦歌宰翔鴻巷議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