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籠置鵝。《晉書·王羲之傳》:“ 山陰 有一道士,養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羣相贈耳。’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後以“籠鵝”指 王羲之 以字換鵝事。 唐 李白 《王右軍》詩:“ 右軍 本清真,瀟灑出風塵。 山陰 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别主人。”
“籠鵝”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進行辨析:
一、王羲之書法換鵝的典故(主流解釋) 根據、記載,該詞源自《晉書·王羲之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喜愛山陰道士的鵝,道士提出以書寫《道德經》換取整群鵝。王羲之欣然寫畢後,“籠鵝而歸”(用籠子裝鵝帶回家)。此典故體現文人雅士的風流意趣,後多用于贊美書法精妙或文人灑脫性情。李白《王右軍》詩中“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即化用此事。
二、比喻限制自由的引申義(少數說法) 提到另一種解釋,認為“籠鵝”比喻“限制人的自由或發展”,并關聯到古代官員為養肥鵝而限制其活動的故事。但此說法未明确文獻出處,且與主流典故存在差異,可能是後世衍生的比喻用法。
使用建議:
《籠鵝》是一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籠」和「鵝」。
「籠」的拆分部首為「竹」,共有十筆,在漢字中的意思是用竹子編制成的容器,用來囚禁、裝載或保管物品。
「鵝」的拆分部首為「鳥」,共有九筆,意思是一種大型水禽,脖子長,嘴巴扁平。
「籠鵝」一詞并非常用詞彙,它可以看作是一種現代創造的詞語。沒有明确的來源或記載。
在繁體字中,「籠鵝」仍然保持原樣,沒有任何變化。
由于《籠鵝》并非傳統漢字詞彙,《籠鵝》在古時候并沒有特定的漢字書寫形式。
1. 農民用竹籠鵝,方便攜帶。
2. 我在餐館嘗到了一道美味的籠鵝。
3. 這家農場養了一群可愛的籠鵝。
組詞:鵝籠、籠子、鵝舍
近義詞:籠養的鵝、困鵝、囚禁的鵝
反義詞:散養的鵝、放飛的鵝、自由的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