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綠的意思、赤綠的詳細解釋
赤綠的解釋
西漢 末年農民起義軍“赤眉”、“綠林”的并稱。 明 夏完淳 《讨降賊大逆檄》:“德深九世,亦來赤緑之羣。”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綠的解釋 綠 (緑) ǜ 藍和黃混合成的顔色,一般草和樹葉呈現這種顔色:綠色。綠葉。綠燈。綠化。綠洲。綠茶。綠地。綠茸茸。綠水青山。 綠 (緑) ù 義同(一),專用于某些名詞:綠林。綠營(中國清代由漢人編成
網絡擴展解釋
“赤綠”是一個曆史詞彙,特指中國西漢末年(公元1世紀初)的兩支著名農民起義軍——赤眉軍和綠林軍的合稱。以下是具體解釋:
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
“赤綠”是“赤眉”和“綠林”的簡稱,代指這兩支起義力量。其中:
- 赤眉軍:因起義者将眉毛染紅而得名,主要活動于山東、河南等地,領導者包括樊崇等人。他們曾攻入長安,推翻了王莽政權,但最終被劉秀(東漢光武帝)擊敗。
- 綠林軍:因最初在湖北綠林山(今大洪山)起兵而得名,參與者多為饑民。綠林軍後來分化出“舂陵軍”,成為劉秀建立東漢的重要支持力量。
-
曆史背景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因改革失敗導緻民不聊生,赤眉軍和綠林軍的起義是推翻王莽政權的關鍵力量。二者雖目标一緻,但後期因利益分歧走向對立。
-
文學引用
明末抗清志士夏完淳在《讨降賊大逆檄》中曾用“赤緑之羣”借古諷今,暗指反抗暴政的群體。
補充說明
- 詞源特點:該詞為并稱結構,類似“秦漢”“魏晉”,通過顔色特征代指特定群體。
- 現代使用:當代已不常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引用典故的文學作品中。
建議進一步查閱《後漢書》《資治通鑒》等權威史書,以獲取更詳細的曆史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綠這個詞是指紅色和綠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赤: 部首-赤旁、筆畫-7畫
- 綠: 部首-⽉月旁、筆畫-12畫
來源:
赤綠這個詞源于顔色名稱,表示紅色和綠色的概念。
繁體:
在繁體字中,赤綠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赤綠的寫法也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
1. 他穿着一件赤綠相間的襯衫。
2. 在森林裡,赤綠色的樹葉相互交織,美不勝收。
組詞:
- 赤色
- 綠化
- 赤道
- 綠意
近義詞:
赤色的近義詞可以是紅色、朱紅色。
綠色的近義詞可以是青色、碧綠色。
反義詞:
赤色的反義詞可以是青色、藍色。
綠色的反義詞可以是紅色、黃色。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