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梮的意思、畚梮的詳細解釋
畚梮的解釋
同“ 畚挶 ”。
詞語分解
- 畚的解釋 畚 ě 〔畚箕〕用木、竹、鐵片做成的撮垃圾、糧食等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 梮的解釋 梮 ū 上山穿的釘鞋。一說上山坐的滑竿一類的乘具:“泥行乘毳(橇),山行則梮。” 擡土的器具。 古人吃飯時的一種器具。 古代占卜時用的器具;亦指棋盤。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畚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屬生僻詞,主要在古籍中出現。以下是對兩個字的詳細解釋及組合含義:
一、分釋字義
-
畚(běn)
- 本義指用草繩、竹篾或枝條編織的盛物器具,形似簸箕,常用于裝土、垃圾或糧食。
- 《左傳·宣公二年》有“置諸畚”的記載,即用畚盛放物品。
-
梮(jū)
- 古代指兩種工具:
- 木鞋:底部有齒,便于泥地行走,類似後世木屐。
- 擡土器:一種搬運泥土的木質工具,形似扁擔,兩端可懸挂容器。
- 《說文解字》釋為“舉土器”,即與土木工程相關。
二、組合含義
“畚梮”合用多見于古籍,指土木工程中盛土與運土的工具:
- 畚負責裝土,梮負責運輸(或作為搬運的輔助部件)。
- 例如《左傳·襄公九年》提及“陳畚梮”,描述諸侯國準備工具修築城牆的情景。
三、現代應用
該詞已罕用,僅見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曆史文獻中。若在閱讀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如工具分工或工程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畚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竹木等制成的工具,用來揚土、簸谷等。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田(甲)」和「木」,筆畫數為11畫。
《畚梮》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社會。古時候,人們常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畚箕、梮耙等農具,通過揚土、簸散谷物等工作,幫助農民進行農田的耕作和糧食的後處理工作。
關于《畚梮》這個詞的繁體字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畚梮」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字形的變化和演變是由于書法風格的發展等因素,因此可能存在多種書寫形式。
以下是一個例句:農田裡的小夥子們手持着畚梮忙碌着,将積滿的土壤平均撒在各處。
與《畚梮》相關的組詞可以有「畚箕」、「梮耙」等,它們都是描述農田農耕工具的詞語。
《畚梮》的近義詞可以是「揚土工具」、「農耕用具」等,它們用于描述類似的農田工具。
而《畚梮》的反義詞可以是「機械耕作」、「現代農用機器」等,它們指的是使用機械設備進行農田勞動的方式。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