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梢的意思、碓梢的詳細解釋
碓梢的解釋
杵的末端。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槽碓,碓梢作槽受水,以為舂也。”
詞語分解
- 碓的解釋 碓 ì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梢的解釋 梢 ā 樹枝或條狀物的末端:樹梢。末梢。梢頭。梢林。 末尾:眉梢。收梢。 古代奏樂時拿的竿子。 古同“艄”,船舵尾。 梢 à 像圓錐體的形狀。 柱形物體的橫剖面向一端面逐漸縮小的形式。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碓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
“碓梢”指杵的末端,即傳統農具“碓”中用于舂搗的一端()。
- “碓”是古代舂米的工具,由木杠和石臼組成,通過腳踏或水力驅動木杠末端(即“梢”)的石頭,完成去稻殼等勞作。
-
發音與結構
- 拼音:duì shāo(注音:ㄉㄨㄟˋ ㄕㄠ)。
- 構詞:“碓”指舂米工具,“梢”指條狀物的末端,合稱體現工具的功能性部件。
文獻與用例
- 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八提到:“槽碓,碓梢作槽受水,以為舂也。”此句說明碓梢在槽碓中的作用是承接水力以驅動舂米()。
相關詞彙
- 梢:可指樹枝、眉尾等細長物的末端,如“樹梢”“眉梢”()。
- 碓類工具:如“槽碓”“水碓”,均通過碓梢的機械運動實現谷物加工。
“碓梢”屬于古代農具術語,現代使用較少,但可通過文獻了解其具體功能。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農政全書》等古籍(來源參考、6、7)。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碓梢》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示古代磨碓的末端。下面将逐個回答你提出的問題:
1. 拆分部首和筆畫:碓梢由“石”部和“高”部組成,共有11個筆畫。
2. 來源:《碓梢》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用于描述磨碓工具的末端。
3. 繁體:《碓梢》的繁體寫法為「碓梢」,與簡體寫法相同。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存在一定的變體。然而,對于《碓梢》這個詞來說,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顯著的差别。
5. 例句:他輕輕地拿着碓梢,在槽裡磨碓。
6. 組詞:碓梢沒有特定的常用組詞。
7. 近義詞:磨碓、碓臼
8. 反義詞:碓根、碓槌
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