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謝的意思、罷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謝的解釋

辭官去職。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止足》:“仕宦稱泰,不過處在中品……高此者便當罷謝,偃仰私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罷謝"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權威辭書的解釋,該詞可拆解為兩部分:

一、注音與基本釋義 "罷"讀作bà時,本義為停止、結束,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遂罷酒";讀作pí時通"疲"。《漢語大詞典》收錄其引申義為解除官職,如唐代白居易《罷藥》詩"自學坐禅休服藥"。

"謝"在《說文解字》中釋為"辭去也",本指辭别,後發展出感謝、道歉、衰退等多重含義,如《漢書·張安世傳》"安世惶恐,懼不得辭謝"。

二、出處與演變 "罷謝"作為複合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據《漢書·王莽傳》記載:"莽因上書,願乞骸骨罷謝",此處指官員主動請辭并緻歉的行為。該用法在魏晉文獻中延續,如《三國志注》引《魏略》"遂罷謝而退"。

三、現代語義解析 結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古代漢語詞典》的釋義,該詞具有雙重含義:

  1. 辭官緻歉:指古代官員因過失主動辭職并表達歉意,如《資治通鑒·漢紀》"大将軍青罷謝歸第"
  2. 婉拒緻謝:表推辭他人饋贈時的禮節性謝絕,近于"璧謝",如宋代洪邁《容齋隨筆》載"厚禮皆罷謝不受"

四、典型用例

  1. 《後漢書·馬援傳》:"援乃止罷謝"
  2. 明代焦竑《玉堂叢語》:"公罷謝曰:臣不敢奉诏"

五、近義辨析 與"辭謝""請辭"等詞相比,"罷謝"更強調因過錯而主動終止職務的行為,隱含悔過意味。《古漢語虛詞詞典》指出該詞多用于正式公文或史書記載,現代漢語中已鮮見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罷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主要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2.詞源與出處

3.現代誤用辨析

4.相關擴展

“罷謝”在古籍中明确指向辭官行為,建議在正式語境中沿用此義;若遇現代非正式場景中的其他解釋,需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顔氏家訓》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畢了碧樓弊俗蔔郊漕浴尺地叱呼畜豪存謝貸款誕笃淡漠丹榮搗喇琱璚遞衍風環雨鬓鳏寡惸獨姑夫河堤昏诐鍵櫜講清交通站楷床積忿進退為難可嗤可體鲙楯勒緊褲帶連璧轣辘燐爛凜若冰霜綠林起義辂馬麥布美眷扪搎謀尋拿訛頭頖國搶地呼天秋箭泉府三眠上聖韶光淑氣審改賒賬屍鸠十四樓受降孰計天昏地暗挺身而出逖聞五味神祥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