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因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公居 河东 ,子在 鄜畤 ,为王屏翰,有壤千里。”《新唐书·赵德諲传》:“吾为国屏翰,渠敢有他志!”《辽史·天祚皇帝纪三》:“ 平州 带甲万餘, 瑴 有文武材,可用为屏翰。”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好箇有担当的男子,不枉做皇家的屏翰。”
(2).谓屏障辅翼。《明史·张翀传》:“国家所恃为屏翰者,边镇也。”
保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四辅屏翰京师,兵力不可偏重。”《明史·靖江王守谦传》:“以 洪都 重镇,屏翰西南。”
“屏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经典出处
源自《诗经·大雅·板》的“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其中“屏”指屏障,“翰”指栋梁,合称比喻国家重臣或重要支柱。
核心释义
“屏翰”兼具名词与动词属性,核心围绕“屏障”和“栋梁”展开,古代文献中常见于政治、军事领域,强调对国家的保护与支撑作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侧重点。
屏翰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尸”和“灵”,并且有17个笔画组成。
屏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意思是指用来屏蔽照射的阳光的一种遮挡物。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屏翰使用的是“幺丨幺”和“灬尸”两种写法,与现代汉字稍有差异。
在繁体字中,屏翰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1. 他用屏翰挡住了脸上的阳光。
2. 屏翰扑打着飞落下的红风。
3. 她使用屏翰来防止窗外的光线干扰她的工作。
屏翰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
1. 屏翰纸(用于遮挡阳光的纸张)。
2. 屏翰墙(用于遮挡阳光的围墙)。
近义词:屏风、遮挡。
反义词:透光、透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