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耆舊;老臣,舊臣。《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虞翻 舊齒名盛, 龐統 荊州 令士,年亦差長,皆與 績 友善。”《文選·陸機<門有車馬客行>》:“親友多零落,舊齒皆彫喪。” 呂延濟 注:“舊齒,耆老也。”《周書·崔猷傳》:“ 隋文帝 踐極,以 猷 前代舊齒,授大将軍,進爵 汲郡公 。”《舊唐書·長平王叔良傳》:“ 神龍 初, 中宗 初復宗社,以 思訓 舊齒,驟遷宗正卿,封 隴西郡公 ,實封二百戶。”
“舊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舊齒(拼音:jiù chǐ)指耆舊、老臣或舊臣,多用于形容德高望重、年長且有資曆的人物。
《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記載虞翻、龐統等名士因“舊齒名盛”與陸績交好,體現“舊齒”指代有聲望的舊臣。
《文選·陸機<門有車馬客行>》
詩句“舊齒皆彫喪”中,“舊齒”指代逝去的故友或長者,呂延濟注:“舊齒,耆老也”。
《周書·崔猷傳》
隋文帝因崔猷是“前代舊齒”而授予高官爵位,強調其資曆與地位。
《舊唐書·長平王叔良傳》
唐中宗因李思訓“舊齒”身份對其委以重任,進一步印證該詞用于尊稱資深老臣。
“舊齒”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常見于史書或文學作品中,特指年長且有威望的舊臣或故交。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周書》等古籍原文。
舊齒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舊”表示過去的、已經存在較久的意思,“齒”指的是牙齒。因此,舊齒一詞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年代久遠的牙齒。
舊齒的偏旁部首是“齒”,它是指代牙齒的部分。根據《康熙字典》,舊齒總共有11個筆畫。
舊齒的繁體字形為「舊齒」。
在古代,舊齒的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些差異。一種古代寫法是「舊齒」,中間的「扌」表示手的意思,象征着手工、制作過程。另一種古代寫法是「舊齔」,将「齒」的下面一部分加上「刀」字,表示對牙齒的切割。
1. 那位古墓中的屍體被發現時,嘴裡還帶着一口完整的舊齒。
2. 老人微笑着透露出一口黃牙,這些舊齒見證了他的人生旅程。
1. 舊物:指年代久遠的物品。
2. 舊友:指多年未見的老朋友。
3. 舊址:指過去存在的建築、場所。
近義詞:老齒、古齒。
反義詞:新齒、年輕的牙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