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牒的意思、平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牒的解釋

古代職銜相等的方鎮平等地互通文牒,謂之“平牒”。《新唐書·永王璘傳》:“會 吳郡 採訪使 李希言 平牒 璘 , 璘 因發怒曰:‘寡人上皇子,皇帝弟,地尊禮絶。今 希言 乃平牒抗威,落筆署字,何邪?’”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 璘 雖有窺 江 左之心,而未露其事, 吳郡 采訪 李希言 乃平牒 璘 ,大署其名, 璘 遂激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平牒是古代官文書的一種形式,主要用于平行機構間的公務往來。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由“平”(平行、對等)與“牒”(文書)組合而成,特指無隸屬關系的官府之間互相發送的公文,其格式簡略,不附禮節性用語。例如唐代《公式令》規定,尚書省與各寺監之間行文即用平牒,内容以陳述事務為主,結尾僅标注日期及官員籤押。

在文書制度演變中,平牒與“上行文書”(如奏狀)、“下行文書”(如敕牒)形成區别。宋代《慶元條法事類》提到,平牒需加蓋官印并登記編號,接收方須在十日内予以回複。現存敦煌文獻中保存有多件唐代平牒原件,内容涉及戶籍核查、物資調撥等行政事務,為研究古代行政流程提供了實證材料。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2. 劉後濱《唐代官文書制度研究》
  3. 戴建國《宋代法制史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平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特定曆史背景下的文書往來形式。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古代職銜相等的方鎮(地方軍政機構)之間平等互通文牒的行為。這類文書不體現上下級關系,僅用于同級機構之間的對等溝通。

  2. 曆史背景與實例
    該詞典出《新唐書·永王璘傳》:唐代永王李璘因吳郡采訪使李希言以“平牒”形式發來文書而震怒,認為對方未尊其皇室身份,最終引發沖突。此例反映了古代等級制度下文書禮儀的重要性。

  3. 文書形式特點

    • 平等性:僅用于職級相同的官員或機構之間
    • 非隸屬關系:區别于上級對下級的“下行文書”或下級呈報的“上行文書”
    • 争議性:若使用不當可能被視為僭越,如李璘認為對方應使用敬稱而非平級文牒。
  4. 詞義延伸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平等對話”或“對等協商”,但需注意其曆史特指性,不宜直接等同于現代公文術語。

建議需要具體曆史文獻引用時,可查閱《新唐書》卷八十七相關記載,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第2684頁的權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天壽半額搬唆便利部署草荒草菅樔絕帶和道丈吊勉定例恩重丘山泛泛之談反映鳳尾諾輔導員剛悍高行光浄海外奇談合龍華采弧騎箋紋金石契開尊叩枻累離另當别論明河谧如女科爬蛋蟠道抛歌頩頰迫狹青鋪清衷秦鏡瓊崖犬人三考撒詐搗虛四胑他媽媽同室玩愛王雎巍昂圍範玮麗未偶無理取鬧霧散雲披香料面詳評象設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