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樔絕的意思、樔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樔絕的解釋

斷絕;截斷。《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美連娟以脩嫮兮,命樔絶而不長,飾新宮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 顔師古 注:“樔,截也,音子小反。” 王先謙 補注引 沉欽韓 曰:“《甘誓》作‘勦絶’。” 清 毛奇齡 《趙少府墓志銘》:“ 蜀 人血肉溉地,耳目樔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樔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需結合古籍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考據後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樔絕”意為斷絕、截斷,強調徹底中斷或終止某種狀态。

    • 從字形結構看,“樔”為左右結構,“絕”同為左右結構,兩字組合後形成并列式動詞()。
  2. 讀音與字義

    • 樔:讀作jiǎo(子小反),古義為“截斷”。
    • 絕:讀作jué,本義為“斷絲”,引申為斷絕、窮盡。

二、古籍用例

  1. 《漢書·外戚傳》
    記載漢武帝悼李夫人時用“命樔絶而不長”,顔師古注“樔,截也”,指生命被截斷而不得長久。
  2. 清代毛奇齡《趙少府墓志銘》
    “蜀人血肉溉地,耳目樔絶”描述戰亂慘狀,指感官與生命被徹底摧毀。

三、關聯辨析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生僻古語,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研究。日常使用中建議替換為“斷絕”“截斷”等現代詞彙,并注意結合具體語境确認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故訓彙纂》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樔絕》是一個古文詞語,具有以下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的信息: 1. 含義:《樔絕》是指樹木長得高大而稀疏,幾乎絕無枝葉的狀态,形容樹木凋零或者疏落的樣子。 2. 拆分部首和筆畫:《樔絕》一詞由木部(木字旁)和巧部(巧字旁)組成,共有11畫。 3. 來源:《樔絕》一詞最早見于中國古代文學《楚辭·九辯·絞徒操》,其中用以形容樹木凋零的情景。 4. 繁體:《樔絕》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樔絕」。 5.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樔」字的寫法為「艸+肖」,「絕」字的寫法為「糹+欠」。 6. 例句:那棵樹凋零後,變得樔絕了。 7. 組詞:樔絕同樣可以作為詞語的一部分出現,例如「樔絕的樹枝」、「樔絕的景象」等。 8. 近義詞:與《樔絕》相近義的詞語有「頹喪」、「枯萎」、「凋敝」等。 9. 反義詞:與《樔絕》相反義的詞語有「繁茂」、「旺盛」、「蔥翠」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