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海南島 。常指遷谪地。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公在 閩 閫日,嘗書桃符雲:‘平生要識 瓊崖 面,到此當堅鐵石心。’” 元 《沁園春·歸田作》詞:“看做官來,隻似兒時,擲選官圖。如 瓊崖 儋岸 ,渾麼便去;翰林給舍,喝采曾除。” 郭沫若 《回京途中》詩之二:“遊罷 瓊崖 來 武漢 ,域中無處不新奇。”
(2).秀美的山崖。 唐 虞世南 《獅子賦》:“翠嶺萬重,瓊崖千仞。”
“瓊崖”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海南島的古稱
作為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在曆史上長期被稱為“瓊崖”,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廬陵舊事》。元代文獻《沁園春·歸田作》和宋代《齊東野語》均用此名指代海南,并因其遠離中原,常被用作官員貶谪之地的代稱。現代海南省簡稱“瓊”,亦源于此。
行政區劃關聯
海南在漢代設珠崖郡、儋耳郡,唐代改稱儋州,後逐漸形成“瓊崖”這一地域代稱。
自然景觀象征
唐代虞世南《獅子賦》以“瓊崖千仞”形容險峻秀美的山崖,賦予其詩意美感。
遙遠之地的隱喻
因海南地處中國最南端,古代交通不便,“瓊崖”常被引申為遙遠、難以抵達之處的象征。
注音與結構:拼音為“qióng yá”,字形為“瓊(左右結構)+崖(上下結構)”。
《瓊崖》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指的是我國古代地理名稱,用于指代現今的中國海南島。瓊指的是地名瓊州,崖指的是地名崖州。
《瓊崖》中,“瓊”的部首是玉,拆分後的筆畫為11畫;“崖”的部首是山,拆分後的筆畫為10畫。
《瓊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地名,當時稱這片土地為瓊州和崖州。瓊州位于海南島的東北部,崖州位于西南部。
繁體字《瓊崖》的寫法為「瓊崖」。
古代漢字寫作《瓊崖》,與現代漢字《瓊崖》相比,主要區别在于“瓊”字的拼音和字形。
1. 他正在規劃一次旅行,計劃去瓊崖遊玩。
2. 春天是去瓊崖感受大自然的好時機。
瓊崖地區、瓊崖椰子、瓊崖海景、瓊崖風光。
海南島、瓊州、崖州。
非瓊崖、非海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