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鳳尾諾的意思、鳳尾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鳳尾諾的解釋

古代帝王批示箋奏,表示認可,則署“諾”字,字尾形如鳳尾,因以得名。《南史·齊江夏王鋒傳》:“﹝ 江夏王 鋒 ﹞五歲, 高帝 使學鳳尾諾,一學即工。” 唐 陸龜蒙 《說鳳尾諾》:“或問予曰:‘鳳尾諾為何等物?圖耶?書耶?’對曰:‘予之所聞,自 晉 訖於 梁 陳 以來,藩邸之書……其事行,則曰“諾”,猶 漢 天子肯臣下之奏曰“可”也。鳳尾則所諾牋之文也。’” 金 元好問 《常山妷生四十月能搦管作字喜為賦詩》:“教官連被鳳尾諾,瑞物多生金粟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鳳尾諾是中國古代文書批答制度中的特殊籤字形式,其名稱源于籤字筆迹形似鳳尾。這一術語最早見于南朝文獻,據《南史·卷五·齊本紀》記載,南齊官員在批閱文書時"畫諾而走,其字鳳尾婆娑",這種籤字方式因兼具效率與美觀而成為行政文書的重要特征。

從構字特點分析,鳳尾諾采用連筆技法,主體筆畫垂直而下,末端分叉作三至五道斜向波紋,形似傳說中的鳳鳥尾羽。宋代類書《太平禦覽·職官部》引《齊職儀》雲:"諾文如翹尾之形,謂之鳳尾諾",明确指出其形态特征。這種籤字法既保證了官員身份的可識别性,又通過藝術化處理增強了文書的莊重感。

在行政應用中,鳳尾諾主要承擔三重功能:

  1. 審批确認:作為公文生效的法定籤章
  2. 防僞标識:獨特筆迹難以模仿複制
  3. 等級象征:不同官職的鳳尾造型存在細微差異

該制度盛行于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宋元後逐漸被其他籤押形式取代。現代考古發現中,吐魯番出土的唐代文書殘片仍可見類似鳳尾諾的批答痕迹,印證了《梁書·武帝紀》"朱批鳳尾,皂隸傳符"的記載。這種兼具實用與美感的古代公文制度,體現了中國傳統行政文化中将功能性需求與藝術審美相結合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鳳尾諾”是一個源自古代文書制度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帝王批示奏章的方式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帝王在批複臣子奏章時,書寫“諾”字并在字尾添加形似鳳凰尾羽的裝飾筆畫,以示批準。這種特殊的書寫形式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成為權力象征。

  2.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 最早見于《南史·齊江夏王鋒傳》,記載南朝齊高帝讓五歲的江夏王蕭鋒學習書寫鳳尾諾,且其“一學即工”。
    • 唐代陸龜蒙在《說鳳尾諾》中解釋:“其事行,則曰‘諾’,猶漢天子肯臣下之奏曰‘可’也。”說明其功能類似漢代奏章批複的“可”字。
  3. 書寫特點與象征意義
    鳳尾諾的“諾”字末筆需飄逸如鳳尾,需專門訓練才能掌握。這種設計既體現帝王權威的莊重,又融合書法藝術,成為古代文書制度中的獨特符號。

  4. 延伸含義争議
    部分詞典(如)提到該詞衍生出“言辭精妙”的成語義,但多數權威文獻未收錄此用法,可能為後世引申解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注: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南史》或陸龜蒙《說鳳尾諾》原文(相關來源見、3、6、10)。

别人正在浏覽...

敗家鞭麟笞鳳草行露宿闡辟塵微晨鐘暮鼓鸱彜子抽水馬桶傳風大弁底裡定斷恩人二鍋頭豐辯烽塵封禅文膚知赅贍高蹶乖乖逛景谷伯古渡寒櫻浩露恨之入骨铧觜渾濛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見閻王郊勞界部盡信書不如無書寇剽奎章蓮瓣梁冠廉賈裡院默化磨刷目不見睫南董内力作用偶俗慶生嚷嚷山殽野湋濕撾撾耍嘴皮子肆義酸薄隨語生解縮節滔風田阱頽墊燮和鞋帽